第304章(第4/7頁)

群臣先是愕然,早朝也能代勞?緊接著他們竟然猶豫了。早朝是帝王的象征,怎麽能讓女子來代勞?但是周皇後來代勞,似乎也不是不行,總之不代勞早朝周皇後也已經為陛下代勞過許多其它事情。

然而早朝如此神聖,還是不妥。但朝議還是很有必要的,再開早朝文武百官有事也可交換意見。不過現在事情倒是變得兩難,百官想再開早朝,但要開早朝就要由周皇後代陛下出席,周皇後是女人。

皇上見群臣不語,也表示自己理解他們的想法。文武百官還沒來得及感激陛下,就聽陛下貌似通情達理地又說皇後不方便就讓大太監去吧。

大太監大驚失色,要跪地叩首稱不敢,被一旁周寅輕輕扶住。說來也怪,皇後娘娘明明只是輕輕這麽一拖,他就跪不下去了。

周寅很和氣地表示皇上這是信重他,賞識他,要他不要自輕,安心去做就好。

大臣們聽著皇後都在這邊鼓勵起大太監,眼見著事情要拍板,哪裏還能再坐得住?

紛紛請求此事還是由皇後代勞吧。

周寅再三推脫,臣子們三請,這才決定由皇後娘娘來代皇上上早朝。

自然皇後娘娘只是一個坐在那裏代替皇上的象征,起觀察傳遞作用。她會將頭一日朝會所議之事記下傳達給皇上,皇上給出批復後她再在次日將皇上的意見轉達給眾臣。

隔日早朝,殿上以簾子遮隔,周皇後坐在龍椅側邊的椅子上,開始垂簾聽政。

一開始大臣們還不大習慣簾子後隱隱約約的女子身影,但一開始議事,議著議著百官便都進入狀態,倒也忘記垂簾聽政之事,一場朝議下來臣子們後知後覺才想起今日是垂簾聽政。

周皇後表現出的溫柔無害以及早朝一開他們便不必小事也要上書等待定奪的好處讓大臣們放下心中最後那點別扭,認可了周皇後垂簾聽政之事。

垂簾聽政的推行十分順利,周皇後無論寒暑,每早必到。她很刻苦地履行著記下、轉達的責任,沒有出過一次錯漏。

而現在周皇後受早朝所累,無法再向民間各地去,這份職責便被她拜托給了晉陵公主沈蘭亭。

或許是一旁龍椅帶來的威嚴再加上周皇後對早朝的盡心盡力,原先便多少敬畏周皇後的大臣們隨著時日推移越發感激她,敬重她。

漸漸周皇後也能在朝上說上幾句話,她遇到臣子們不大懂的事情便會小心翼翼地發問,問的理由也是為了更好的向皇上傳達大家的意思,是以她問,臣子們便答。日積月累,殿上之人幾乎人人都為周皇後解答過。

她只遇到“不懂的”才問,問時語氣也十分謙卑,問後更是還要道謝,因而更不會有人對她此舉有異議。她對待大臣如同對待師者那樣尊重,倒是讓群臣不好意思起來。

周皇後問過一次的問題下一次再出現她便不會再問,可見她是學得十分上心的。盡管這位是皇後,但不少人嘴上雖然不說,心中還是不受控制地生出得知學生用功學習的欣慰感。

當早朝之上出現爭論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周皇後也不會像一開始那樣被嚇得不敢說話,而是在簾子後文文弱弱地勸阻。她記得每一位大臣的政見,在勸阻時會先稱贊爭論雙方政見的中的可取之處,她每每開口,都能搔到該大臣思想中的癢處,讓人的怒氣一下子泄了大半。將雙方的優處列出後她又說到雙方優處中的相同之處,並溫柔地表示大家其實都是為了大雍好,百姓好,不如坐下來慢慢談。

周皇後接著會讓內侍為每一位大臣上茶潤喉去火。

大臣們一時間抹不開面子和好,但心中都是被她勸服了的,也吵不下去了。

見眾人不再吵得臉紅脖子粗,她於是又自貶起來,表示自己什麽都不懂貿然開口讓大家見笑了,請原諒她的淺薄。

冷靜下來後先前彼此爭吵的臣子們都對周寅多了一份感激。政見不合時爭吵起來講話著實難聽,多虧周皇後阻止事情朝著越來越糟糕的方向發展。不少大臣都因政見不合時的爭吵傷人而對彼此懷恨在心,周皇後此舉是讓他們少了個敵人。

大臣們見識到什麽是溫柔的力量。

彼時戚太傅早已病愈,而早朝卻這麽順水推舟地由著周寅垂簾聽政而繼續下去。習慣了便利,除非逼不得已,人們很難再回到不便的時候。

而戚太傅就這麽站在最前方有些恍惚地看向簾子裏,腦海中豁然出現《宋史陸秀夫傳》中的一句話:

楊太妃垂簾,與群臣語猶自稱奴。

文武百官們對周皇後在早朝中開口習以為常,哪怕她不是提問,不是勸架。她雖然沒坐在龍椅之上,卻在一步步蠶食著龍椅之上的人才能擁有的權力。百官如同被煮在溫水中的青蛙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