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6/7頁)

賢妃的女兒年紀小,兒子還不會說話,她不過是想在後宮裏多加幾個何氏的人。至於宜妃,那就更明顯了。

皇後不願意,不高興,弘治帝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他開口之前,就會知道皇後不同意。

但這話必須要說。

他自覺後宮平穩,幾十年來平靜無波,是因為宮妃之間門相互牽制,誰也出不了頭,誰也成不了獨一無二的那一個。

他會這麽想,是因為他從來都沒在後宮費過半點心,那些心思,都讓皇後一個人操了。

宮裏身份高貴的女人越多,其實越難平衡。

但皇帝不能把這些懇請全部推拒,一但退拒掉這些可能存在的“前朝助力”,他日蕭成煜登基,在前朝就不會有弘治帝這般順暢。

那麽多虎視眈眈的老臣,那麽多人多勢眾的門閥,年輕的太子要如何紮穩腳跟?

即便是弘治帝,早年也被這麽拿捏很多年,這是一定會出現的。

蘇瑤華片刻之間門就想好了對策。

她悠長地嘆了口氣:“這可如何是好,我心裏怪難受的,煜兒小時那般委屈,我瞧著可心疼,總想讓他日子舒坦一些的。”

她這麽說著,竟還掉了眼淚:“也是我這個做母親的不中用,沒辦法保他周全,要叫他這般辛苦。”

說來說去,這麽多達官顯貴的女兒願意入宮為妃,竟是委屈了蕭成煜。

但父母皆是如此想,蘇瑤華吃準了弘治帝的心思,故而如此說。

果然,弘治帝咳嗽著嘆了口氣:“若不是魏氏有個已經上陣殺敵的女兒,這些氏族千金入宮為太子妃,也無不可。”

但無論哪一個當太子妃,當未來的皇後,都是對皇後最大的侮辱。

她養育蕭成煜十八年,不是為了讓他娶死對頭的女兒,自己什麽都沒得到。

弘治帝便是再被美色迷惑,也不至於如此昏聵,關於蕭成煜所有事,他都親自同皇後商議,皇後不肯點頭的,他也絕對不會讓皇後不滿。

“煜兒的皇後只能你來選,或者讓煜兒自己選,如何?”

所以他先問的魏氏,若魏氏的生辰八字不合適,便由皇後做主,不會讓皇後為難。

蘇瑤華目的達成,自是不會再讓皇帝添堵,她道:“陛下還是心疼我們母子兩個,讓陛下操心了。”

弘治帝聲音明顯愉悅了些:“朕記得你家中兄弟眾多,應當也有幾個適齡的侄女,不如……”

他話還沒說完,便被蘇瑤華打斷:“陛下,臣妾以為,煜兒的妃嬪不可選臣妾家中的女兒。”

弘治帝微微一頓:“為何?”

他想的是,既然德妃她們非要把女兒送入宮中,那便讓蘇家也送個女兒進來,她才是蕭成煜嫡親的表妹,如此一來,便可壓制蔣家、何家的姑娘們。

可他卻沒想到,皇後居然不願意。

蘇瑤華聲音溫柔下來:“陛下,臣妾畢竟不是煜兒的生母,雖養育他多年,母子關系親厚,卻也不想讓以後亂七八糟的婆媳關系打破這份母子親情,能同他有母子的緣分,已是我的運氣,臣妾舍不得。”

她是養母,若真把家中女兒嫁入宮中,以後但凡出點什麽事,她是偏袒誰呢?

即便皇後是天下之母,宮中的皇子公主都要叫她一聲母後,可人人都清楚,他們都有自己的母親,稱呼她母後不過是宗法家規而已。

沈輕稚深吸口氣,覺得皇後真是清醒得可怕。

那一年醉醺醺哭訴皇帝沒有心的女子,似乎已經永遠留在那個寒冷的冬夜裏,現在的她,是端莊賢惠,慈愛友善的皇後娘娘。

弘治帝聽了她的話,若有所思點點頭:“你說得對,難為你了。”

因為皇後這份慈母心腸,令弘治帝也動了幾分慈父之心,他略一沉思,便道:“張保順,伺候筆墨。”

之後,寢殿裏一片寂靜。

兩刻之後,才傳來收拾筆墨的聲音,然後是皇後的話語:“陛下,您……”

弘治帝道:“朕……身體每況愈下,皇後也知道,以後煜兒便交給你了,有這一份聖旨在,看誰敢駁你面子。”

蘇瑤華哽咽道:“陛下,您會長命百歲的,臣妾還想長長久久陪著您。”

皇帝這一次沒有說話。

他今日在坤和宮待了足有半個時辰,待到他已經坐不太住了,才被張保順伺候著離開坤和宮。

待他走了,寢殿裏久久無言。

沈輕稚等了又等,她悄悄斜靠在雕花門框上,左右換著腳,低頭沉默不語。

在她對面,另一位大宮女也低著頭,兩人仿佛什麽都沒聽見,仿佛睡了一場好覺。

待到兩刻之後,采薇才出來,只叫沈輕稚:“輕稚,娘娘叫你有話說。”

沈輕稚以為還是之前皇後要安排的事,便面色如常跟著她進了寢殿。

她一進去,就看到皇後看著桌上的博山爐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