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5/7頁)

這些話,他也就能同幾個近臣和皇後說上一說,便是同蕭成煜,他也只是簡單一筆帶過,總覺得這些還沒必要讓兒子知道。

蘇瑤華聽了這話,也略有些憂心:“那……煜兒的婚事,就得早些操辦了。”

弘治帝看她一眼,說:“朕倒是有個人選。”

————

蘇瑤華瞬間門沒了聲音,弘治帝仿佛沒有覺出有何不對,他道:“前些日子,駐守嘉永關的振國將軍魏永上表回京,他已經駐守嘉永關六載,這次朕不得不讓他歸京。”

嘉永關是同北齊接壤的邊關,這些年一直都有振國將軍駐軍看守,魏永是第三十任戍邊將軍,已經駐守六年,以弘治帝的性格,斷不可能讓他在邊關擁兵自重。

但魏永在軍中很有權威,口碑也好,其一家忠勇,可謂滿門忠烈。

弘治帝看向皇後:“他有個女兒,年方十八,聽聞品貌端莊,驍勇善戰,是個英姿颯爽的女英雄。”

魏家的孩子不論男女,皆是習武。

這個人選,無論看出身還看她自己的能力,都是最合適大皇子的。

但蘇瑤華卻說:“這位魏小姐聽來確實合適,她是個女英豪,卻能當好太子妃不成?”

太子妃便是未來的皇後,母儀天下,澤被百姓,這樣的女人,不是誰都能做的。

蘇瑤華輕聲細語道:“我知道陛下是為煜兒好,不想讓他吃那麽多苦,但若娶一個不適合的太子妃,以後的日子恐怕更難。”

後宮亂,前朝便會更亂。

這個魏小姐,一看便不能安於後宮,她也不是可以困在內宅的女子。

說句良心話,把她困在內宅,是對她的侮辱。

作為女人,蘇瑤華很清楚這一點,但作為母親,她又有所動搖。

魏小姐的身份太合適了。

弘治帝也知道她不合適,大楚後宮宮規森嚴,蘇瑤華這般沉靜寬和性子,才適合立於後宮。

他低聲道:“魏家是很忠心,卻只忠心於蕭氏,其他人也大抵如此,皇位上的是誰,只要不礙於其自身家族利益,他們不會太過在意。”

這句話,只有弘治帝自己可以說。

蘇瑤華心中一動:“陛下不叫長淵回來,也是……?”

弘治帝嘆了口氣:“朕知道長淵辛苦,也知道寒古鎮鎮守不易,但長淵是朕能信賴的唯一人選,也是煜兒最能依靠的統帥。”

蘇長淵同樣也是振國將軍,他又是太子的舅父,有這一層關系,太子之位便更穩固。

弘治帝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話裏話外皆是為了蕭成煜。

作為母親,蘇瑤華終於妥協了。

“若是魏家的姑娘肯,那便尋了欽天監納吉吧。”

尋常人家的三書六禮,在皇室中並不適用,皇室選命婦,先要看生辰八字,所以跳過納采問名,先行納吉,當然這一切都是秘密而為。若是納吉結果為兇,便全當此事不存在,也不會耽誤姑娘婚事。

弘治帝見皇後點了頭,不由松了口氣。

“害怕你偏心兒子,不想叫他娶武將家的姑娘。”

皇帝一說軟話,皇後也跟著軟和下來,還瞥了一眼皇帝:“陛下難道也嫌棄過臣妾?”

她家文武雙全,說是書香門第也好,武將世家也罷,倒是都很合適。

弘治帝忍不住笑出聲來。

可他沒笑幾聲,便又咳嗽起來。

沈輕稚在外面聽得直皺眉頭,弘治帝眼看比一月時要更羸弱,說兩句話就要喘,動不動就咳,看來這宮中的風平浪靜,似乎也快要變了天。

寢殿裏一時安靜了一會兒,好半天後蘇瑤華才低聲道:“陛下,比起煜兒,臣妾更憂心您。”

弘治帝道:“我知道,滿宮裏,只你最體貼我。”

說到這裏,似乎話題就要結束了。

卻沒成想,弘治帝又道:“若是魏家點頭應允,那自然是最好的,只是煜兒的後院得提前斟酌起來。”

後面的話似乎有些難講,好一會兒弘治帝才道:“德妃、賢妃和宜妃都求了朕,說她們娘家都有適合的女兒,若是都拒絕,怕不太好。”

但若都答應,又怕皇後生氣。

德妃所代表的蔣氏、賢妃所出的何氏,一個是盛京門第,一個是荊州門閥,無論其家中嫁出哪一房女兒,都是對蕭成煜的助力。

更別提蕭成煜的生母宜妃,她想讓蕭成煜迎娶遠房表妹,拉近母子之間門的關系,再正常不過。

宮中四妃,只有淑妃不樂意同她們摻和,沒有求到皇帝面前。

弘治帝話說完,蘇瑤華半天沒回答,弘治帝似乎也不急,他就那麽安靜地等著。

一盞茶過去,蘇瑤華才遲遲開口:“她們打什麽主意,陛下不會不知。”

德妃的兒子今歲也十五六了,只比蕭成煜小三歲,如今且看兒子當儲君無望,她便轉頭盯上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