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這只是歷史的巧合(第3/4頁)

得冷國就是大明對緬甸那一地區政權的稱呼。得冷國在勃固王朝向阿瓦王朝改朝換代期間,後在永樂年間臣服大明,改為大古剌宣慰司和底馬撒宣慰司。

大古剌宣慰司和底馬撒宣慰司在明宣宗時期反叛,支持麓川思氏父子,掀起麓川之難。這就是明宣宗時期主放棄海洋派占據上風的起因事件。

在這個時空中,得冷國眾多割據勢力也在見識到大明的強大後,臣服明朝,願意成為明朝的行省。

朱文正:“我…..…."

朱文正:“其實我也..…."

朱文正:“你們等等,我去找找暹國國王在哪,我相信他也是主動臣服大明!”

李文忠和陳英都用意義不明的眼神注視著朱文正,看得朱文正心情越來越暴躁,現在就要騎馬去找暹國國王,逼他承認他是主動臣服大明,和燕王沒有關系。

“好了好了,事情都這樣了,先找標兒求助。”李文忠和陳英一同按住朱文正,李文忠道,“多了這麽多領地要治理,朝中大臣恐怕會很生氣。”

朱文正破口大罵:“那群迂腐之人!我們武將開疆擴土,他們還要生氣?!”

“好了,消氣。”陳英十分沉著冷靜,“得冷國和三佛利國都是主動臣服,至於暹國,我記得皇上曾派遣使臣要求其朝貢,他們一直沒有同意。現在他們又派戰象阻攔你,你做的並未有錯。”

朱文正愣了許久,然後使勁點頭:“阿英說得對!”

李文忠神情古怪:“阿英,你變壞了。”

陳英平靜道:“我說的有錯嗎?”

李文忠想了想,表情更加古怪:“居然一點錯都沒有。”

仔細想想,阿英說的是實情啊!

“你有蒸汽船,給朝廷和標兒分別送信,立刻送。”陳英道,“這件事要立刻解決。”

李文忠道:“好,我去寫信,你來安撫。文正……你帶著兵到附近逛逛,看能不能找到暹國國王。”

朱文正的肩膀終於被李文忠和陳英松開。他活動了一下肩膀,抱怨道:“這真的不怪我,我感覺沒跑多久,還沒有我在草原上劫掠跑的路長。”

“這裏確實太小……等等,什麽劫掠?”陳英疑惑。

朱文正改口:“不是劫掠,是打探消息!”

陳英:“……”在他看不見的地方,朱文正究竟給標兒增加了多少麻煩?

他有些後悔自己丟下標兒,單獨來南方打拼了。

朱文正繼續抱怨這裏太小,他根本沒意識到自己跑遠了。

李文忠不斷附和。

他覺得自己走的距離,還不如從北京到遼陽行省(即東北)的距離。

陳英這次很贊同兩個兄弟。他走的路更近,還不如突襲雲南時趕的路多,而且大半是非常好跑馬的平原。

中南半島東邊有一條狹長的長山山脈,但長山山脈南方有很長兩個“缺口”都不超過五百米,在三人看來就是小山丘,迅速就翻過去了。

翻過長山山脈後就是湄公河平原。李文忠一直在湄公河平原南部沿海跑馬,朱文正穿過西邊海岸海拔不足五百米的丘陵見到了大海,只有陳英往北走來到了撣邦高原附近。

因為陳英常年在雲貴高原作戰,所以並未感覺這路有多難走,而且他也沒有深入,只在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下遊活動。

中南半島加上陳英沒到達的地方,一共兩百萬平方公裏左右。

如果去掉陳英沒到的地方,以及一些高山地區,只有一百五十萬平方公裏左右。

蒙古的面積(包括如今內外蒙古)是二百八十平方公裏左右,靠近北直隸這邊就算一半,差不多和這個面積差不多。

所以從北直隸過來的朱文正和李文忠感覺自己沒走多遠,就跑過了好幾個國家,真的不是他們的問題。

在雲貴高原晃悠的陳英,只從中南半島上方跑了過去,也沒把握好距離感。

三人這次真的沒有亂來,非常冤枉。

但事已成舟,他們只能趕緊補救,迅速向南京北京送信。

兩艘蒸汽船開足了馬力,朱元璋和朱標前後腳得到了三人的書信。

朱元璋樂得發癲,暫且不提。

朱標看著哥哥們老老實實闡述了真實情況的書信,呆坐了半晌。

“正哥是不是走到哪,就要把麻煩帶到哪?”朱標終於回過神後,自言自語,“他在北京,拖著忠哥去捕魚兒海,又打了東北,全是無準備的仗。”

“他到了雲南,連忠哥和英哥兩人都拖不住他,把中南半島全部打穿了,還是無準備的仗?”

“正哥他是不是有點問題?”

“問題很大好嗎!”

朱標終於從椅子上跳起來,像大猩猩一樣捏緊拳頭曲著手臂跺著腳在地上走來走去。

中南半島其實在朱標的目標內。

後世許多鍵盤俠都曾經罵過,永樂年間曾經將中南半島納入明朝勢力範圍,馬六甲海峽就在大明海軍的控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