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這只是歷史的巧合

三人中唯獨陳英見到了國王派來的“你打越界了”的使臣,在“大越國”邊境停了下來,就地休整,準備屯田。

這個派出使臣的國王,來自統治印度的圖格魯克王朝。

好了,現在梳理一下,這三人都迷路到哪了,為什麽迷路得如此快。

首先,把這個時期的中南半島地圖攤開。

現代地圖上,這裏從東到西,依次有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五個國家,馬來西亞半島上北部是泰國,南部是馬來西亞。

這個時代,中南半島上目前只有兩個較為強盛的封建國家,東邊為大越國,西邊為羅斛國大成(阿瑜陀耶)王朝。

兩個王國中間,有占城、老撾、高棉、素可泰等小國。馬來半島有三佛齊王國。

大越國依托一千多年依附中原王朝的歷史,自詡為“華”,稱其他地方為“蠻夷”。所以為了“受命於天”“以夏變夷”,多次對外擴張。

大越國與中原封建王朝類似,一邊擴張一邊軍屯,所以王朝和百姓上下一心,擴張速度十分驚人。占城和老撾大部分地區已經被大越國奪得。

正因為它十分強大,才會打雲南的主意,主動入侵大明。

大成王朝前身為羅斛國,在十三世紀時,先後攻打真臘(吳哥王朝,領土大約是今柬埔寨)、素可泰(與羅斛國同在今泰國地區)、三佛齊,占據了西到印度洋、東到湄公河、北與雲南接壤、南部囊括大半個馬來半島的廣闊領土。

羅斛國後來滅真臘、素可泰等國後(真臘在明宣德年間趁暹羅衰弱復國),向大明朝貢稱臣,被洪武皇帝賜名為“暹羅”。

除羅斛國和大越國這兩個較為強大國家之外,緬甸現在正陷入分裂,三佛齊被羅斛國和滿者伯夷國(爪哇)分食,幾近滅亡。

所以當明軍打敗大越國,清掃大越國全境的時候,所遇到的抵抗,只有羅斛國。

事有碰巧,羅斛國剛打完真臘國首都吳哥,雖然獲勝,但國力消耗不少,正需要休養生息。

洪武元年,大明剛建國,朱元璋就派使臣前往中南半島“暹國”(那時大明並不清楚古籍中暹國其實是素可泰),要求暹國朝貢,以穩定中南半島局勢,好孤立雲南。

羅斛國接待大明使團之後,暫時觀望。到了洪武七年,他們才派人前往大明打探,並在洪武九年朝貢稱臣。

現在大明氣勢洶洶打了過來,來者還舉著“燕王”的旗幟,一看就是大明最正規的軍隊,羅斛國就誤會了。

他們誤以為大明因羅斛國不肯朝貢,認定為敵國,所以特意來討伐。所以朱文正一路上都沒有遇到羅斛國王派來的提醒他“走錯路打過界”的使臣。

至於朱文正認為沒遇到抵抗,那只是因為羅斛國剛經歷了一場舉國大戰,又騎兵多為戰象,而象這動物其實不適合當騎兵,頭腦過於聰明,服從性差,只要遇到驚嚇就會亂竄逃跑,根本無法列陣。

朱文正的軍隊有火炮和燧發槍,甭管打不打得中,聲音和火光一起,硝煙味彌漫,戰象就嚇瘋了了,朝著背離明軍的方向橫沖直撞。羅斛國死傷無數,城墻也被大象撞垮。

朱文正不認識羅斛國的旗幟,一看到這個獨具特色的戰象軍隊,就以為是大越國的軍隊,悶頭往前沖,甚至把羅斛國首都都沖破了,一直沖到了孟加拉灣。

他現在站著的領土後世屬於緬甸,現在屬於羅斛國。

朱文正完全沒意識到自己沖過頭,沒意識到後來遇到的戰象騎兵是羅斛國的軍隊,更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把羅斛國的都城沖破、羅斛國的國王都北逃了。

大越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所以他完全沒想到,還能打到第二個都城。

就算看到某座城池較為繁榮,裏面有一座比較好的小宮殿,他也只以為是藩國、陪都之類,畢竟無論是大元還是大明,都有兩個都城和很多座行宮。

於是,一系列巧合造成了一個極大的誤會。

朱文正以為自己在打大越國,而羅斛國以為大明因他們不朝貢而打他們。最後造成的烏龍結果,就是朱文正站在海邊使勁撓頭,把頭發撓斷了好幾根。

至於李文忠,情況就更復雜了一點。

大越國南邊的確是靠海的,李文忠的軍隊有一半是船隊,一半在陸地上,用船隊火炮配合陸地輕騎,沿著大越國海岸線攻擊,收割逃竄到海邊的大越國殘兵。

然後他就從大越國的海岸線繞到了羅斛國的海岸線。

羅斛國正被朱文正攻打,他沒遇到什麽抵抗,繼續沿著海岸線南下,打到了已經快滅亡的三佛齊。

三佛齊一聽炮響,就投降了,而且還有人勞軍。

因為三佛齊的軍隊差不多已經被羅斛國和滿者伯夷國解除武裝了,現在維持治安和反抗羅斛國、滿者伯夷國的軍隊,是從南宋時躲避元朝南下的華人組織起來的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