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一錘定音山東平息(第2/4頁)

衍聖公孔希學正衣冠,理儀容,跪地叩拜道:“罪人有愧先祖,請陛下收回衍聖公的爵位。”

朱元璋看完了這一切,為這出戲貢獻了最後的演出。

“朕,從未承認過‘衍聖公’這個爵位。能‘衍聖’的人已經進了孔廟,其他人沒有資格。”朱元璋神情淡然,“孔子祭祀收歸朝廷,徹查孔家不法之事。”

孔希友大喊:“陛下聖明!”

滿朝文武百官紛紛跪下:“陛下……聖明。”

朱元璋緊急趕回來的心腹文臣們跪下時,瞥了同僚一眼。

同僚都以為他們來此,是為了朝議爭論。但朝議若按照標兒的安排,只要孔希友出現,就一錘定音。

他們的戰場,是在朝議後。

……

“朝議後,如果將朝堂上的聲音傳到民間,傳到天下讀書人耳中,才是真正的勝負局。”朱標道,“我雖讓你的父親將族人聚集在南京,向學子請願‘救孔家、救孔聖人’,算是比他們先走一步。但最終結果,還是要看朝中各派系文臣,誰技高一籌。”

“誰技高一籌,就能在廢除衍聖公這一件事中,奪得最大的利益和聲望。”

朱標放下茶杯,伸了個懶腰。

所以他和常葳只唱了前半出戲,後半出戲將由南京的君臣來唱。

如果唱不好,前面費的功夫所得的喝彩,將全落入別人的口袋中。

“大哥,既然後半出戲這麽重要,你為何不去南京?”朱樉不明白。

他反正不太相信爹能配合皇帝唱好這出戲。

區區一個親爹。

朱棡也使勁點頭:“要是白忙活了怎麽辦?”

朱標失笑:“識人用人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事必躬親,那會被累死。就算是諸葛武侯當初也不是事必躬親,只是季漢後繼無人,不得已為之。你們也要學會將事情分給信任的人。”

朱樉和朱棡同時嘆氣:“好。”

朱標無奈:“你們嘆什麽氣?”

朱棡最心直口快,道:“我嘆氣,別的地方都是長輩考驗晚輩,給晚輩歷練的機會。到我家就反過來,哥要操心我們,還要操心爹和其他長輩。”

朱標:“……其實也不是很操心。”

朱樉和朱棡用眼神道,嗯,哥你說的都對。

朱標知道說服不了弟弟們,恐怕只有弟弟們知道親爹是洪武皇帝後,才會對親爹的印象有所改觀。他轉移話題道:“佑之,怎麽坐立不安?”

孔佑苦著臉道:“學生養氣功夫還不足,讓老師見笑了。”

朱棡把著孔佑的肩膀擠眉弄眼:“你歲數又不大,養什麽氣?養成我哥這樣,就像個老……嗷?!”

坐在朱標身邊當乖寶寶吉祥物的朱棣和朱橚,非常默契地同時飛起一腳,踹到朱棡的傷腿上。

“老四,老五,你們想謀殺親哥嗎!”朱棡捂著傷腿震驚。

朱棣挑眉:“說大哥的壞話,殺了你。”

朱橚點頭:“嗯。”

朱樉訓斥:“你們非要當著外人面前上演兄弟鬩墻嗎?有什麽事等關上門再做!不要給大哥丟臉!”

朱棣和朱橚對視一眼,乖乖向朱棡道歉。

朱棡:“……”一肚子氣。

劉璉、宋璲和朱同三人用眼神隱晦地交流。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算伯澤桃李滿天下,也拿弟弟們沒辦法。

這幾個弟弟怎麽完全不像伯澤,倒是很像燕王?

以前他們還認為,至少幼澤像伯澤,結果幼澤只是表面裝得像,骨子裏也是燕王那一款。

(遠在大越征戰的燕王:阿嚏!)

朱標老僧坐定,對弟弟們突然調皮,心裏沒有任何波動。

俗話怎麽說來著?習慣就好。當知道弟弟們就是洪武皇帝那一堆有名氣(但不記得名字)的藩王之後,他對弟弟們的期待已經降低了不少。只要弟弟們不禍害大明和百姓,彼此間打打鬧鬧算什麽?這是增進兄弟感情。

朱標已經不指望把弟弟們培養成一個三好青年了。

“好了,喝了這麽多日的茶,你們也該動起來了。”朱標道,“南京塵埃落定,北京也要配合宣傳。這件事就交給仲澤和叔澤,免得你們身上帶著傷不能亂動就閑得慌。佑之,你跟在他們身邊學習。”

劉璉笑道:“你對佑之挺看重?”

朱標淡然道:“孔家人是天生的搞宣傳的料子。佑之思想較為開闊,願意接受新事物,是個可造之材。你可別太欺負他。”

劉璉立刻道:“伯澤,你說什麽?我是會欺負人的那種人嗎?”

朱標瞥了劉璉一眼:“你是。”

劉璉:“……”

宋璲忍笑:“我和大同去學校轉轉,早日把南京的事告訴學生們。”

劉璉指著自己:“那我呢。”

朱同道:“當然是待在官衙幹活。”

劉璉:“啊?!喂喂,伯澤還說我喜歡欺負人,現在是你們聯合起來欺負我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