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民心歸服才算歸服(第3/6頁)

不過也有的皇帝編書是為了毀書,一邊編書一邊毀掉原版書籍,以篡改不利於王朝統治的事,比如《四庫全書》,又被戲稱為“四庫毀書”。

陳標不是皇帝,沒資格像永樂大帝那樣編纂《永樂大典》。他只能趁著自己這次短暫的沒有讓戰火燃得太厲害就拿下元大都,讓元朝官方藏書都完好無損的時候,讓許多人來抄書,讓孤本有傳世的機會。

同時,以元朝官方藏書為誘餌,原本已經認可元朝為正統,想要避世的讀書人們,可能會咬住這個誘餌留下來,為明王所用。

而且明王占領了元大都,也是時候稱帝了。天下讀書人黑了明王這麽久,總要給他們一個參加科舉和舉薦,來大明做官的台階下。

這次組織人整理和抄寫元朝官方藏書,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陳標在書庫席地而坐,只卸掉了手臂盔甲,潦草寫了一篇奏章呈給明王。

此時他雖然“先斬後奏”,但這個“奏”必須及時,這是為臣之道。

吹幹墨跡,陳標對傳令兵道:“順帶幫我打探一下我爹我娘。”

傳令兵點頭:“是。”

他臉上又是高興又是遺憾。高興的是他傳這種好消息回去,肯定有封賞;遺憾的是說不定跟在軍師身邊,拿到的賞賜更多。

軍師只要書,書還是給主公留的,其余財物一概不拿。該他拿的份額,他也送入軍中,以向元大都百姓購買物資。

陳標讓明軍打出當年嶽家軍的旗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軍中基礎教育普及的時候,戲劇等文藝活動也在軍中普及。不僅給士兵們看戲,也讓士兵們自己編排戲劇。

此時陳標挑選了一些有一技之長的人,脫去軍服穿上戲服,先演“嶽王爺”,再演“常元帥”,不靠公告,靠戲劇戲曲來告訴百姓,咱們明軍是好人,是繼承嶽王爺的遺願北伐的好軍隊。

就算是元朝的都城,百姓們也知道嶽王爺和常元帥。

嶽王爺的威名,哪怕元朝皇帝都要禮待。

而常元帥的威名,正陪著常遇春對川蜀虎視眈眈的葉錚的筆杆子,深藏功與名。

無論哪個時代的人都差不多,就算是再危險的時刻都忍不住看熱鬧的心。

明軍搭台唱戲,他們怕這群被元朝宣傳成吃人的明軍怕得不得了,仍舊“偷偷摸摸”來圍觀。

幾出戲之後,百姓們居然開始往台上丟花丟銅板了。

陳標趕緊讓人宣傳,咱們明軍演戲不要錢,但百姓們都說沒見過這麽好聽好看的戲,非要打賞。

陳標只好讓人在台前放了個箱子,想打賞的就往箱子裏投錢。投的錢一成給演戲的士兵當辛苦費,九成就以明王的名義,來賑濟大都中的貧苦百姓。

“這就是義演。”陳標道,“沒什麽丟人,慈善,懂嗎?”

又能得錢,又能得名聲,陳標真是把慈善的定義搞明白了。

陳標現在威望極高,他說什麽就是什麽,將領們就聽從了。幾天下來後,效果極好,百姓們都不怕明軍了。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改朝換代什麽的無所謂,只要對他們好就成。

元大都年年饑荒,換個皇帝說不準還是件好事。

只有元朝官吏們十分害怕。

明軍輕而易舉得到元大都已經出乎了他們的想象,明軍居然還能輕描淡寫地就獲得元大都百姓的認可,絲毫沒有抵抗的就讓這座元朝耕耘了近百年的都城真正歸服了明軍。這比元大都陷落更讓他們驚恐。

打下一座城池不算真正擁有這座城池,特別是人口眾多的大城。民心的歸服,才是擁有這座城池的真正體現。

收攏民心這麽容易嗎?他們甚至沒有給百姓好處!還讓百姓為他們花錢!

別說元朝那些沒有殉國的官吏,就連明軍的將領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陳標解釋:“首先,給百姓們一些小恩小惠很容易,百姓們不會因此就相信我們,他們甚至會更加懼怕我們會不會千百倍地賺回來。但給百姓們演戲唱戲的軍隊獨一份。他們相信,我們費這麽多工夫,一定不會騙他們。”

這就是時代的差異,如果換到現代,百姓們都對這些花言巧語免疫了,還不如給糧油米面雞蛋。

這個時代,文化和娛樂都是上層人士的奢侈品。軍士們給百姓們演戲唱戲,讓百姓們享受一番當“看官”的樂趣,百姓們就知道,這群軍士們是真的把他們當人看了。

“再者,感謝嶽王爺和常元帥吧。他們倆的聲望,也是我們能這麽快收攏民心的關鍵。”陳標道,“聽說常元帥為了我們北伐有穩固的大後方,自請留在南方繼續屯田和防備張吳和明夏。常元帥有如此胸襟,真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啊。”

將領們紛紛點頭,都從自己的戰利品中選了些好東西,等回去之後送給“自願留守”的常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