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民心歸服才算歸服(第2/6頁)

他揉了揉眼睛,四顧北大都的景象,和自己記憶中後世的都城作對比。

找不出一處熟悉的地方呢。

陳標見城中不時有火焰濃煙冒出,問道:“軍中可有人違背軍令?”

陳英搖頭:“不會。我們進城前有嚴令過。”

李文忠猜測:“可能是某些被賊元皇帝丟下的大臣殉國了吧。”

朱文正嗤笑:“都被丟下了還要殉國,蠢。他們還不如包袱款款跟著賊元皇帝馬屁股後面跑,看那狗皇帝會不會帶上他們。”

陳標制止道:“好了,派人去救火吧,不要讓火焰蔓延到其他地方。”

朱文正罵罵咧咧領命去救火了。

陳標原本只是隨意讓幾個百戶千戶帶著人去救火,但朱文正一想到等會兒可能面臨和獻城官宦的扯皮,就寧願去指揮救火,也不想被迫聽那些讓人煩躁的廢話。

正好朱文正是明王唯一一個賜國姓的義子,在外界看來,和明王的親兒子無異。朱文正率領軍士去救火、撫民,正好為明王增加聲望。

陳標就同意朱文正去了。

李文忠和陳英一左一右護衛在陳標身側,開玩笑道:“他走了正好,不然我們幾人還不好排位置。”

陳標無語:“你們不把我護在中間不就成了?”

李文忠道:“徐元帥命令你暫代統領一職,這次攻占元大都你也是首功,你不走中間誰走中間?讓朱文正去嗎?”

陳英笑道:“他敢走中間,我們就敢把他趕下馬讓他用兩條腿走路。”

其他將領聽言紛紛大笑,有的和朱文正比較熟悉的老下屬還起哄,讓李將軍和陳將軍把朱將軍趕下馬試試,他們絕對支持。

陳標見身邊人臉上都帶著喜色,自己也不好再苦著臉。

對明軍來說,他們當然面帶喜色,甚至狂喜。

軍師真的做到了自己所說的,帶著幾萬先鋒軍不費一兵一卒打下元大都(陳標:我沒說過)。

他們不畏死,但沒人想死。元大都如此堅固,他們一個人沒死就能攻占元大都,如何不狂喜?

陳標理智上知道自己也該欣喜,只是看到元大都門口那些死狀淒慘的潰兵,怎麽也欣喜不起來而已。

為了不打擾身邊眾人的興致,陳標便板著臉,假裝自己是在“裝威嚴”,以掩蓋自己笑不出來的事。

李文忠和陳英交換了一個擔憂的眼神,說些高興的事,試圖轉移陳標的注意力,但見效甚微。

他們只能裝作沒發現,以免給陳標更大的壓力。

這兩個哥哥早就發現了,在陳標眼中,只要進入了他視野中的人都是“人”,敵人也一樣。“人”的悲慘境遇,都會讓陳標共情。

這時候他們有點想學習歷史中伺候昏君的奸臣,把不想讓陳標看到的事都隔絕在陳標視線之外。

可惜他們那個“義父”有不同意見。標兒如此聰慧,也不可能瞞得住,還會鄙視地說“你們傻了嗎”。

陳標一路來到了元大都的宮城。

元朝皇帝雖然將金銀細軟都席卷一空,但並沒有放火燒宮。

因為元朝對自己的武力自信慣了,他們離開的時候認為此次失利只是因為疏忽大意。他們很快就會回到大都。若現在把東西燒了,以後還要花錢重建,得不償失。

陳標也不想聽那些元朝官吏歌功頌德,他讓兩個哥哥猜拳,三局兩勝,李文忠輸了,被迫去和元朝官吏見面。陳標帶著陳英直奔元朝藏書的宮殿。

看到滿屋子的書後,陳標臉上終於有了笑容。

“把軍中讀過書的人都叫來,把書本整理一遍。嘿嘿,特別是那些孤本,全部整理出來。”陳標蒼蠅搓手手,“我馬上讓陳家的印刷工匠來,把孤本印它個幾千本,又可以賣錢攢重建大都的基建費用,還能讓孤本流傳後世。”

雙贏!我贏兩次!

陳英見陳標終於高興起來,松了一口氣,微笑道:“好,我會派重兵把守。”

陳標在藏書的宮殿裏來回轉悠,板著臉道:“什麽金銀財寶都是其次,取點閃閃亮亮的東西出來犒勞大家,這是攻城的慣例,咱們先進城就先得好處,別顧忌我。不過這些書,一本都不準賞人!書要全部留給明王,這就是大明開國的底蘊,明白嗎?”

陳英嚴肅道:“是!末將領命。”

陳標的臉板不住了,像小時候一樣,拉著陳英的袖口道:“英哥幫我張貼個布告,召集大都中讀書人抄書。只要他們能抄夠十本書,就能隨機拿走一本。”

在印刷術進入機械時代之前,書籍就是底蘊、是財富。藏書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歷朝想要在文治上有所功勞的皇帝都會下令編書,把一些孤本重新整合抄錄,比如《永樂大典》,在當時儒家一言堂的情況下,將被當時儒家不容的雜家學說統統編入其中,才讓它們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