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如何迅速擴充文官(第3/6頁)

朱元璋把兒子抱去午睡後,立刻興高采烈地回到改名叫明王府的元帥府,召集智囊討論“如何讓百姓自稱大明人”的辦法。

朱元璋的智囊仍舊只有李善長、季仁壽、朱升在應天。他們三個人現在都因為朱元璋稱王改制的事忙得焦頭爛額。

朱升:“主公,你先把天下打下來再考慮這件事好嗎?”

季仁壽:“主公,你的想法很好,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啊!”

李善長最不客氣:“忙。自己想。”

朱升和季仁壽“唰”地扭頭看李善長,表情震驚極了。

李百室不是一個很圓滑的人嗎?他居然對主公這麽不客氣?

朱元璋搓手手:“現在咱打下了這麽多地方,已經需要治理。確實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所以就要從現在開始走啊!百室,我知道你事情多,但這件事很重要!你想想,多想想!”

李善長揉了揉自己的黑眼圈和眼袋,強忍住哈欠,道:“我想不到,你寫信給劉伯溫他們,我的文書還沒處理完,先走一步。”

朱元璋趕緊上前攬住李善長的肩膀:“文書我幫你處理,快想想!”

李善長怒極:“什麽叫幫我處理!主公!是我在幫你處理!你非說現在與張士誠的談判最至關重要,你要靜下心來思考這件事,把庶務都推給我!”

朱元璋心虛道:“確實至關重要,要不,要不我把標兒借給你?標兒最近太過憊懶,都發胖了。”

李善長沉思了一會兒,道:“成交。”

朱元璋松了一口氣。

李善長雖然不擅長排兵布陣,但在關乎百姓民生的庶務方面,絕對是一把好手。這時候沒有李善長獻策,是真的不行啊。

李善長要了一杯濃茶,一邊喝一邊思索。

朱元璋安靜地等著,沒有催促。

季仁壽和朱升對視了一眼,也要了一杯濃茶,開始思索。

文人這無緣無故的攀比心又來了。李善長要獻策,他們也要獻策。

當一盞茶喝完,李善長長舒了一口氣,道:“主公,其實模糊民族的事,你早就在做了。這件事,常將軍做得很好。”

朱元璋道:“你是說,分田?”

李善長點頭:“常將軍眼高於頂,恃才傲物……”

他笑了笑,繼續道:“所以也可以說,他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他主持分田的時候,可沒有因為誰的身份地位不同,就高看或者低看別人一眼。標兒也早就做了準備。出自標兒之手的勞動改造制度和流民積分制度,都對所有百姓一視同仁。”

朱元璋若有所思。

李善長道:“當初苗將叛亂,苗兵沒有一同跟著叛亂,便是這政策的好處了。只是當時我們並未覺察,直到今日主公提起,我才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主公不必著急,將百姓變成明人的事,我們已經在做了。”

朱元璋不知為何,有些悵然:“原來我已經在這麽做了啊。”

朱升拱手道:“主公,現在你只需要將已經在做的事整理好向全天下公布,並頒布法令將此事固定下來。布告可由宋景濂經手,法令劉伯溫最擅長。”

季仁壽拱手道:“主公,教化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標兒已經印刷了許多識字識數卡片和課本,雖先滿足軍中,但也可在民間推廣。農閑之時,當地官員或許能召集百姓,教導百姓識字。有黑板和識字識數卡片,只是教導簡單文字數字,應該不難。”

朱升想了想,又道:“秦時達成書同文的壯舉,或許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推廣官話。讓百姓之間交流更加順暢。”

季仁壽看向朱升:“推廣官話需要更簡單的代表讀音的符號,如今的切字法恐怕有些困難。”

朱升道:“大元帶來了許多外文書籍,我看外文基本都是只有讀音的文字,我們根據他們的文字自創一套表音的符號即可。”

季仁壽想了想,點頭:“我大明將來定是萬國來朝,天下萬國都要學習我大明語言。用番邦類似的讀音文字,正好便於他們學習我大明雅言。”

兩位文人你一言我一語將此事定下,然後看向朱元璋,詢問朱元璋的意見。

朱元璋的意見是沒有意見。

他和李善長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冒出了一頭冷汗。

他們只是想著怎麽讓治下百姓變成大明人,這兩位大文人都想著讓天下萬國學習大明話了。

這就是他們和頂級文人的眼界差別嗎!

李善長決定今後要更加努力,追上頂級文人的腳步。

朱元璋……朱元璋當即回去向兒子炫耀。

看,主公多厲害!他都想著推廣官話了!

被朱元璋戳破最近長胖了的事實,正努力練武的陳標差點腿一軟,從梅花樁上掉下來。

用外文來表音?這不就是拼音嗎?

其實陳標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但一直沒有告訴其他人。因為他想著,用別的國家的文字來表音是不是不太好?會不會以後別的國家說什麽我們漢字讀音是照抄別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