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吳王就位明王就位(第2/4頁)

“陳標,又是這個陳標,事事都有這個陳標。”張昶背著手,仰天長嘆,“真不知道是那個黃口小兒真的有如此能耐,還是他身後有神人相助。”

陳祖仁道:“文舒你真的要出使朱元璋領地?你這一出使,恐怕就回不來了。”

張昶道:“我要的就是一個回不來。唉,誰讓我派去的人悉數被趕走。朱元璋如此對待普通文人,恐怕只有我的名聲,能讓他留任了。”

陳祖仁沉默,然後俯首作揖:“文舒高德,我不如也。”

張昶搖頭:“我算不上什麽高德,也不知道能有多少用處。但只要我不暴露,總歸是性命無憂的。倒是你,留在旋渦的中心,恐怕有性命之憂。你不如和我一同離去。”

陳祖仁笑道:“我身為大元臣子,深受皇恩,豈會貪生怕死?此時皇上正是需要人勸誡的時候。你在外,我在內,我們攜手共進,定能讓大元度過此難關。”

張昶又是嘆氣,道:“雖這話大逆不道,你可能不喜。但如今皇上……唉,還不如禪位給太子。我看太子倒有幾分雄才大略,且太子依附的王保保,也卻有幾分熊將之風。”

陳祖仁苦笑著搖頭:“我何嘗不知。但太子性格太過急躁,怎能威逼皇上禪位?他若稍稍和緩些……唉,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定會舉薦擴廓帖木兒以救朝廷危急。”

張昶道:“希望皇上能聽得進去吧。”

兩人相對一嘆,都對這風雨飄搖的朝堂深感無力。

但身為大元忠臣,他們即便肝腦塗地,也會盡自己的忠義。

張昶再次將視線落在江南來的書信上。

如今朝廷內鬥,朱元璋的勢頭卻越來越大。張昶擔憂朱元璋趁著元朝內鬥而舉兵北伐,便讓在江南的眼線攛掇張士誠稱吳王。

張昶相信,朱元璋在滅掉陳漢之後,定會想稱吳王。若張士誠搶在朱元璋之前,以朱元璋這等草莽的脾氣,定會將張士誠列為第一目標。

到時候朱元璋與張士誠打了起來,就能給大元留下幾年喘息時間。

這幾年間,無論朝中誰占得優勢,勝出的人總應該會將大元的勢力整合起來,南下消滅叛賊。

張昶對大元的軍事實力十分有信心。若不是大元在鎮壓起義軍的時候突然內鬥,那群烏合之眾早就被大元的鐵騎踏成了泥。

張昶的注意力原本只在張士誠身上。

高郵之戰讓大元朝廷深深忌憚張士誠,所有人都認為張士誠是未來大元最主要的敵人。

張昶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張士誠身上,不斷派人穩住張士誠,不讓張士誠反叛元朝。

直到朱元璋舉兵攻打陳漢的時候,張昶才注意到這個離經叛道,不為當世人所喜的朱元璋。

當朱元璋離開應天時,他稍稍一挑撥,便有文人因不喜朱元璋麾下那應天小學所教授內容,要為朱元璋麾下教化撥亂反正,重訂綱常。

他的人也混入其中。

哪知道這些人居然敗於一黃口小兒的無恥行徑。張昶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十分驚訝,那陳標不過總角之年,心性居然如此惡毒陰險,處事手段毒辣果決,仿佛一個梟雄。

若此舉是朱元璋所做,張昶並不驚訝。可一黃口小兒?張昶真是對這個陳標好奇極了。

經過這些年的觀察,張士誠已經褪去了以前的英雄豪氣,張昶不再認為張士誠可能會危及大元。

此次為了替大元擋災,張昶決定讓張士誠自立為王,吸引朱元璋的仇恨。

哪知道,張士誠倒是如他所願稱王,陳標又中途插手,讓張士誠和朱元璋簽訂了短暫的停戰協議,共同將矛頭對向大元。

張昶真是親手殺了這個叫陳標的孩童的心都有了。

“不知道他究竟是師承何方。”張昶看著書信,喃喃道,“他的師承,為何要掀起亂世,導致這民不聊生?”

宋末亂世如何,難道那些人沒在史書中讀過嗎?

只有一個穩固的王朝,一個和平的環境,才能讓百姓休養生息。這些人為了炫耀自己的才華,就掀起亂世,導致群雄爭霸。

群雄倒是爭霸了,百姓何憐?!

……

“阿嚏。”陳標揉了揉鼻子,“廖永安將軍應該已經被放出來了吧?”

朱元璋趕緊替陳標披上毛茸茸披肩:“應該吧。”

陳標將毛茸茸披肩丟開:“這個時候就穿毛皮了,冬天的時候穿上了?我套個棉外套就好。”

朱元璋鍥而不舍把毛茸茸披肩往陳標脖子上套:“冬天就多穿幾件。快穿上,別感染風寒。”

陳標使勁逃跑:“不穿,不穿,哎喲……”

他一頭撞到滿臉怒氣的李善長身上,被李善長扶起來。

朱元璋看到滿臉怒氣的李善長,立刻神色慌張,轉身就跑。

李善長提著袍角跟在後面追:“你給我回來!趕緊回去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