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現在我想做個好人(第2/4頁)

馬秀英幫常遇春重新上藥,在盆子裏洗幹凈手,塗上陳標給她特制的護手霜,才道:“看你這樣子,我真是不放心其他人。重八,我去檢查一下傷兵營。”

朱元璋道:“去吧去吧,把口罩戴好。”

馬秀英點頭,背起陳標給她做的簡易醫療箱,戴上口罩和手套,才離開。

待馬秀英離開後,朱元璋大大咧咧跨坐在椅子上,道:“天德說你在處州幹得特別好,把俘虜收拾得服服帖帖,讓我要重視你的獻策。說吧,你要獻什麽策。”

聽到一直很不滿他的徐達為他說好話,常遇春眼眸閃了閃,恭順道:“我只是從揚州學到了些經驗,把戰俘勞動改造營和井田制結合起來。”

朱元璋不再抖腿,臉上的笑容褪去,表情變得十分嚴肅:“詳說。”

常遇春見朱元璋認真起來,立刻將自己的獻策雙手奉上。

朱元璋翻開那個小冊子:“你什麽時候學的字?字還不錯,比我差點。”

常遇春道:“大帥號召咱們讀書的時候,我就請了先生。”

朱元璋一邊看常遇春雖然毫無美感,但還算工整,不影響閱讀的字,一邊道:“你常年在外征戰,有空讀書?”

常遇春道:“總能抽出時間。馬背上、紮營後,都有空。我兒子上學後,我看他的識字卡片挺有意思,就自己也復制了一本,畫得更大了一些,平時就豎在馬背上,騎馬的時候就能看。”

朱元璋繃不住嚴肅的表情,笑道:“你也不怕馬跑溝裏去。”

常遇春也憨厚笑道:“我的馬認路,我閉著眼睛它都能自己找路,不怕。”

朱元璋道:“識字卡片是個好主意,可以推廣,正好堵住那些偷懶找借口不肯讀書的兄弟們的嘴。我要說這是你的主意,他們會不會來揍你?”

常遇春笑道:“那讓他們來。比起打架,我可不會輸給誰。”

朱元璋道:“那就說是你出的主意,給你記一功。”

說完這句話後,他短暫沉默,十分認真仔細地看常遇春這一份詳盡的獻策。

其實常遇春所寫的與其說是獻策,不如說是在衢州和池州的心得總結。

當朱元璋在看常遇春的工作總結的時候,陳標正好也在講常遇春在衢州和池州幹下的事。

朱元璋占領的所有城池的經濟全部要靠陳家周轉盤活。朱元璋十分信任陳標,他現在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打仗上,經濟方面的事就沒有多操心。因此陳標比朱元璋還先知道衢州和池州的細節。

整理了一番情報,又找了從衢州、池州回來的知情人詳細打探之後,陳標讓人編寫了新的課程,給這群小學生講解常遇春在衢州、池州執行的政策,讓他們寫心得體會。

應天小學的其他輔助陳標的教書先生們都很驚訝。這群小學生正在啟蒙,難道不是熟讀熟背《三字經》《千字文》等啟蒙教材,爭取多認幾個字,好過渡到四書五經嗎?

為何陳小先生居然給小學生們講解田賦國策,小學生們聽得懂嗎?

陳標認為,這群人聽得懂。

古代人和現代人的智商沒多少區別。現代社會的小學生們就能每天看新聞,和同學們討論國家大事討論得頭頭是道,為何應天小學的小學生們不可以?

他也沒打算讓這群人聽了這些事情就變得多厲害,他只是要拓寬這些人的視野。

誰都知道,現代人和古代人最大的差別,在於信息量的攝入。

為何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裏路?這也是為了擴充信息量。

大部分人的智商可能都在同一個區間。信息量的攝入,就決定了一個人所謂的聰明才智。

即使小孩子懵懂,從小耳濡目染,長大後就會無意識將自己攝入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能力。

若以為小孩子不懂,就不教導他們,就會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

嘖,輸在起跑線上,這個描述真是讓陳標差點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應天小學是陳標的一言堂,即使其他教職員工不理解,陳標說上什麽課就上什麽課,無人阻止他。

陳標在黑板上掛著陳家花匠精心繪制地充滿童趣的彩色大圖片,向小學生們講解。

常遇春在衢州打土豪,分田地,讓百姓們都有田種。

他又模仿揚州建立戰俘勞動改造營,戰俘如果改造成功,也有田分,能轉兵為民。

如果這是這兩點,那和揚州差不多。但常遇春又做了一件事,他走訪戰俘中,詢問這些戰俘是否被將領虐待過。如果將領犯過事,就把降將也提到台上宣判。

遇到罪大惡極的降將,常遇春會在公布其罪行後,將其斬首示眾;遇到沒有多少罪責的降將,常遇春會讓他們和普通戰俘一起勞動改造,並不給予對方特別待遇。

他所做的這一項舉措,瓦解了將領對士兵的威嚴,將降將的地位降低到和普通士兵同樣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