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3/7頁)

但看幾個娃娃,穿得幹凈,禮貌也不錯,家裏收拾得也很好,應該是一頭賢惠的母老虎吧。

“媽媽!我媽媽回來啦!”衛紅一直在門口守著,扒著媽媽褲子。

她性子急,又急於證明自己沒吹牛,嘚吧半天衛孟喜只聽出來“做飯”兩個字。

“這就餓了啊?早飯沒吃嗎?不是給你們留了饃嘛。”

“新爸爸沒給。”

灶台太高了,四歲的娃確實夠不著,而且衛孟喜也不許他們踩板凳爬灶台,那可太危險了。聽說金水村有戶人家,鍋裏燒著水的時候,大人出門聊天去了,娃娃餓不住以為鍋裏有啥好吃的,就踩板凳爬到灶台上,不小心一頭栽鍋裏,那可是七八十度的燙水啊,鍋洞裏火還在燒著,孩子又出不來,只會哭,一直哭到斷氣兒……人都給煮熟了。

衛孟喜剛來第一天就聽了這恐怖故事,嚇得不輕。

娃夠不著,但你大人在家是死的嗎?

衛孟喜很想嘮叨幾句,但看見有生人,就止住了。這天底下就沒幾個當爹的靠得住,娃餓了冷了他們能看不見,娃哭了拉了他們也聽不見聞不見,後世所說的“喪偶式育兒”不就這樣嗎?

“小陸的家屬,你好,我是張勁松,這是小楊,今天有個事想請你幫……”話未說完,就見她背簍裏的東西,“這麽多菌子?”

一聽就是老石蘭人了,衛孟喜撿的“菌子”有五六種,青色的是青頭菌,紅色的是小紅菌,棕黑色的是火炭菌,黃白色的是谷熟菌和奶漿菌,當然還有在吃貨們嘴裏最受歡迎的牛肝菌,她都分門別類用荷葉包好,沒弄混。

在後世的石蘭人眼裏,野生的叫菌子,人工種植的才叫蘑菇。

“這麽多菌子都是你撿的?”張勁松的嘴巴,已經開始不爭氣的分泌口水了。

張勁松原本是河南人,大中原地帶土生土長的,山少地平水源也充足,算是個好地方,但解放前他在石蘭山區做特派員,有一次受了傷被一位老鄉救下,醒來吃的第一頓飯就是老鄉用菌子燒的湯,救了他一命。

從那以後,他就愛上了菌子,每吃一次,都當成是上天對他的饋贈。

但這幾年忙工作,他老婆是河南人,也不認識菌子,不敢上山,他已經好多年沒吃過了。

衛孟喜嘴裏答應著,手上卻不停,趁著新鮮先洗幹凈。根腳上有紅泥沙,輕輕的一刮,帽子上有泥沙和腐朽的落葉,輕輕一摳,就幹幹凈凈了。她們去得早,菌子還沒開傘,所以傘下也是幹凈的,不用特意洗。

她的動作十分熟練,十分輕巧,那菌子洗幹凈後一點傷疤和口子都沒有,說明手是真的巧!

張勁松有點相信她會做飯了,“小陸家屬,聽說你會做很多菜?”

“是會一些家常菜。”

“那外國人吃的你會嗎?”

衛孟喜挑眉,外國人有那麽多,日本人韓國人美國人墨西哥人意大利人德國人,都算外國人,但他們愛吃的好像也不一樣。“是哪個國家的?”

“日本人日本人,但你放心,是好日本人,不是小鬼子。”怕她有抵觸情緒,還特意解釋了一下那專家的淵源。

原來那人叫齋藤新一,當年也是不情不願被天皇派遣來龍國的,戰敗後鬼子忙著撤走,把他一個人撇下,所以這麽多年他是十分痛恨軍國主義侵略行徑的。再加上在龍國日子好過,國土遼闊,物資豐富,比那彈丸小島可是天上的地下,他應該是沒二心的。

就是性格古怪,要求屁多,比較難伺候。

衛孟喜大概能猜到了,齋藤新一如果要求不是賊多到天理難容,如果不是故意找茬的話,她能試一試,前提是萬一搞砸了不能怪她。

“不怪不怪,你能做咱們就高興了,哪能怪你呢,是吧張副?”

張勁松其實有點拿不準,畢竟這小女同志太年輕了,看起來跟小陸一樣細皮嫩肉,小陸還能說看過書知道點啥,家屬能知道國外的事?

“小衛你看,你能給咱們透個底兒不,準備做啥好吃的給他?”這是一種初步的判斷,如果她說紅燒肉辣子雞那就算了。

根花記性好,衛紅記不住,可她還記著呢,“瘦絲,臟魚小丸子,刺身。”

瞅瞅,衛孟喜都快忘了,她還記著呢。

“小丸子應該就是炸肉圓子吧,但這瘦絲是個啥?刺身又是啥?”

衛孟喜於是又耐心解釋,但陸廣全在,她只說自己是從小姑的收音機裏聽來的,收音機真是個萬能的好東西,她啥都能學會。

會做是一回事,問題是得有材料。她在心裏盤算片刻,啥海膽黃、鮑魚、牡丹蝦、鱈魚金槍魚三文魚是不用想了,這是內陸高寒山區,壓根不可能,但其它魚類,做出來口感非常差,“瞎講究”的齋藤新一不僅不喜歡,說不定還覺著龍國人東施效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