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二十九條彈幕(第4/5頁)

津渡:“……”

顧休休:“……”

她看著顧月離開的背影,險些憋出內傷。兩個人好像小菜雞互啄,到最後不知道打翻誰的醋壇子,連空氣中都飄著一股酸味。

顧休休忍下笑意,擡起頭看向津渡,對著津渡微微頷首,算是打了招呼。

她朝著顧月走得方向追了過去,但顧月走得實在太快了,待她尋過去,早已經不見了人影。

朱玉跑得氣喘籲籲:“女郎,用過午膳要去經文殿後的佛苑,聽聞今日蓬元大師會親自傳經誦道,皇上與太後他們都在……”

說著,她眸中不禁染上幾分憂色:“您真的要當眾揭發貞貴妃?”

顧休休沒想到朱玉還惦記著這個,笑了笑:“當然不了。”她轉過身,往佛苑走去:“我沒事揭發她做什麽?”

朱玉愣住:“可是您在經文殿裏不是說……”

顧休休道:“我那是說給貞貴妃聽的。她大費周折引得我看見肚兜和冰硯,我若是一點反應都沒有,她該多失望?”

朱玉遲疑了一下,問道:“女郎的意思是……貞貴妃故意讓您覺得她與住持私通?”

顧休休露出贊賞的眼神,輕笑一聲:“她大抵是覺得自己的計劃天衣無縫,但她太心急了,在我面前露出的破綻太多,便顯得過於刻意。”

從昨日在寮房外撞破貞貴妃的‘奸情’開始,一切都過於巧合。

於溫陽公主房間出來後迷路的顧佳茴;在齋坊內提及貞貴妃多年前懷四皇子時,曾在永寧寺小住過的兩個婦人;在佛殿謄抄佛經,卻莫名不翼而飛的兩頁經文;因缺失經文成了最後一個上交經文的人,便要去經文殿遞交經文,從而在殿內看到了冰硯和肚兜。

一個巧合可以被稱作巧合,可巧合一旦多了,就難免不會讓人往陰謀上去想了。

更何況,拿走經文的人實在太不小心,是在顧佳茴在場的時候偷了她謄抄好的經文——她發現發彈幕的讀者們,除了她外,還能看到顧佳茴視角發生的事情。

例如前來永寧寺前,她在起榻時,顧佳茴找了來,受四皇子的叮囑看緊了她。她便是通過彈幕得知了一條重要的信息——顧佳茴前一日曾悄悄去過四皇子府上拜訪。

昨晚上睡覺前,顧休休眼前飄了一條彈幕。

【見過偷金銀珠寶的,頭一次見偷經文的,這兩個婦人怎麽回事?等等……她們好像是在齋坊裏說生不出孩子的那兩個!】

由此,顧休休推斷出,那兩個婦人是有意在她面前談及貞貴妃多年不孕,來了一趟永寧寺就懷上了四皇子的事情。

便是故意引著她往四皇子的血緣上懷疑,任誰剛剛撞破了貞貴妃與住持的奸情,又聽人這樣說,也會懷疑四皇子不是皇帝的血脈。

顧休休沒有解釋太多,但朱玉已是明白了自家女郎的意思。

朱玉跟在她身後,走了沒多遠,像是想起了什麽,不禁問道:“女郎,貞貴妃就如此確定您會上鉤嗎?”

顧休休但笑不語,這次卻沒有回答朱玉的疑惑。

佛苑位於經文殿後,那蓬元大師就是給顧休休和太子合八字的人,也是永寧寺的方丈。

方丈與住持不同,住持是掌管寺廟的主僧,負責寺內弘法、修持、寺務。

而方丈則要比住持更高一層,乃是一個寺廟裏的精神領袖,需要過人的資歷和修為,並受到當地百姓尊崇推舉者,才能成為方丈。

蓬元大師不但受洛陽的百姓尊崇,連皇帝和太後都要敬重他幾分。

原本皇帝是想將顧休休的八字,悄悄換成個與太子不合的八字,給蓬元大師看。

而四皇子則是選擇了更極端的方式,直接給住持寫信,要住持看在與貞貴妃的交情上,到蓬元大師那裏賣個面子,讓蓬元大師不管能不能合上,都要說合不上。

兩種方式都甚是愚蠢,因為蓬元大師軟硬不吃,並且出家前,曾是劉廷尉的大舅父——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劉廷尉家族遠在平城,乃是個不起眼的小族小戶,連當今的皇帝都不知情這段淵源。

兩人到了佛苑,許是來得早了,佛苑中的人並不怎麽多。顧休休一眼便在稀稀落落的人群裏,看到了坐在蒲團上的元容。

他身形一如往日挺拔如竹,身著華裾鶴氅,掌中捧著蓮狀暖手爐,烏發垂散在肩後,顯得慵懶又隨意。

聽著周圍女郎們嘈雜的說話聲,元容眼尾似乎帶著些倦意,神色漫不經心地落在地面一角,不知在看些什麽——其實是在看地上的螞蟻搬食物的碎屑。

他在想,若是趁螞蟻回去通風報信時,將食物碎屑移開,那等著螞蟻帶著同伴們趕來時,同伴們看不到食物,報信的螞蟻會不會被當成騙子。

劉廷尉就坐在他身旁,正在跟虞歌討論孩子的名字,一扭頭就看到了顧休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