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征戰九州園[三](第3/6頁)

果然摧毀非常容易,建設維護卻十分的艱難。

容錚算了算總共戰爭的時間,其實只有五個月。那麽另外算戰爭時間的話,說不定還真的能在十二個月後統一。

隨後,容錚在去早朝時,還沒輪到她開口,底下的百官紛紛進言可以攻打衛國了!

容錚沒有吭聲,但是她很給面子地去問卯丁。

卯丁覺得自己是降臣,大燕陛下這麽問他,豈不是要將他推到風頭浪尖上嗎?

卯丁頂著壓力附和了燕臣的進言。

容錚卻在這時邀請卯丁上燕朝,入軍機閣,此舉直接讓半個輿國人都覺得震驚,有的人認為卯丁真的是叛變了,他就是個叛徒。

有的人認為大燕女帝無比陰險,她分明是避著卯丁當叛臣賊子在歷史上留下汙名,想他一個堂堂大功臣既然會淪落到這種地步,實在是世事逼人。

而半個輿國的百姓們壓根沒在意,他們現在每天要做的事情都被排的滿滿的,要麽織布,要麽修路,要麽幫燕軍洗衣服,然後就是幫燕商運輸東西到輿地。

前陣子鹽價好不容易低了,現在布價也低了下去,不少輿人百姓掀起了購買潮。

本來不少輿地是見不到肉的,自從輿商自發性地帶領輿人進燕地采購,然後大力將采購的布,土豆,鹽,糖,還有大燕現在培育出的白豬。

這些白豬一年能下十三個豬崽子,而且七八月就能出欄,比黑豬少五個月就能進人的飯桌了。

現在克家城也成為了重要的養豬地,這批豬就是從克家城運過來的。

而輿地官府被容錚納用了,當地官府也不必擔心自己失去公信力,只需要為燕人頒發政策就行了。

當地官府就選了不少人幫忙養豬,然後還商量好了分成和損失,如果養死了就得賠一頭豬的錢。

這一度嚇得不少輿人百姓不敢領養,但是看見別人領養豬還能拿一塊豬肉,不少人又蠢蠢欲動了,最後還是不堅定地領養了這批豬開始養了起來。

當晚輿人們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次肉鮮,現在沒想到在半個輿國淪陷後,饑荒後,還能吃上,而且這次國破似乎沒有想象中的殘酷,甚至還能過上日子。

輿人百姓們今天吃完後,明天就去上工,日出而作,日息而落。跟輿國那些年太平的日子差不多,只不過秋收快到了,不知道他們要不要繳稅?

而次日他們的願望就好像被千裏之外的大燕女帝聽見了一樣,女帝直接對北方輿地免稅,並且還要重新劃分田地。

也就是說北方輿地的地,現在已經不屬於原先王公貴族了。

這使得不少輿人百姓頓時難以置信起來,大燕女帝為什麽會這麽照顧他們?簡直如果他們的衣食父母。

不對,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

而輿國官員們聽說自己的屬地要被重新劃分,他們紛紛蠢蠢欲動起來,想抵抗,可惜他們似乎被暫時的安定給迷惑了,現在的北方已經是屬於燕國的。

大燕女帝之所以沒動他們,那也不過是緩兵之計。

這個緩兵之計就是分裂輿國官民之間的關系,使得輿民反輿官,打倒輿官分土地。

輿官們紛紛聯系卯丁,結果發現卯丁根本收不到他們的信息,他們似乎才意識到這是大燕女帝的一個陰謀。她召卯丁入燕為官,就是為了封住他們的嘴巴。

封住卯丁的嘴巴,畢竟從卯丁嘴裏的說出來的話,幾乎可以影響整個北方。

輿官們現在發現也來不及了,誰讓他們被人蒙蔽了。

很快,輿地的輿民開始主動響應大燕女帝的政策,他們紛紛舉著鋤頭去測量地,當地官府不敢阻止,更不敢說這些土是誰的?

而輿商們也不敢收購那麽大一塊土地,畢竟現在輿地朝夕令改,誰知道陛下之後會有什麽政策。

於是很多望族為了不牽連麻煩,他們紛紛虛報減少自己的田畝量,也有耿直的直接說自己多少,不過第二天基本被燕軍帶走約談了。

聽說那個輿人老爺回來的時候整個人都憔悴了,他嘴裏還念叨著:“這麽多...這麽多田稅,我還要那麽多田幹什麽?貧田也收一樣的稅。”

輿地整個北方的望族立即要對大燕女帝這個分田新政進行反抗,他們越是反抗,輿民分地就分的越快,按每家每戶來算,人丁多的可以分得十畝水田,十畝比較差的田,但這些對大燕新發明的肥料和水利灌溉技術來說遲早會改善的。

所以一家二十畝,整個北方一千八百萬輿民分下來,居然只占三分之二土地,還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

而這些田地,容錚以俸祿待遇和公宅公田公用的方式交給輿官,但輿官辭官犯事了就得反還公田公宅,所以他們只有使用權。

不僅僅是輿官輿民也是。

不少輿官覺得自己待遇少了,可自己是降臣可能沒資格要原來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