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征戰九州園[三]

輿國國都尚京被破半個月後, 尚京剩下三成的官宦人家集體投了燕國,尚京也隨著燕軍的攻占而名存實亡。

尚京作為輿國國主腳下,在整個輿國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現在尚京被拓跋慶拋棄後,輿國北方的輿軍們紛紛絕望地一分為三, 仍舊愛國的會前往水京投靠拓跋慶,而另有打算的人則是在輿地對輿稱臣實際上對內卻已經自立為王了。

畢竟輿國再也無法管束他們, 所以輿國不少藩王已經有自立的念頭。

只有見識過燕國強大的藩王打算投靠自保自己的屬地,並且有個藩王為了自己一畝三分地,他主動出賣了輿軍的戰略方向, 說是想要從南鏡反攻大燕。

其實這不算是陰謀了, 已經是陽謀了。人盡皆知,壓根就不需要這位藩王來提醒。

而且這個藩王占的地盤非常特殊,他的領地屬於輿燕衛甚至是臨近外陸沙王國的交接處,他的領地一分為二有兩個天然趨勢,一是整個東方黃河流域的上流主幹, 一個則是擁有極寒的黑土地。

這塊地方還在輿國還有東輿西輿之稱,而東輿有著控制整個東方水流的主幹流,西輿則是肥沃的黑土地。

容錚得到這位藩王的投誠,她倒是很高興的,她很快表示自己接受他投靠大燕。

可過後, 藩王就提出希望能夠承輿制, 繼續保留他的合法地位。

容錚也答應了。

藩王過後又提出, 希望大燕能夠不插手他的領土,但他會給大燕每年進貢,並且希望將東西輿授封於他這位輿王。

這要求提出來後,大燕的百官頓時站成兩派, 一派人認為藩王先投誠燕國可以起到表率作用,成為其他輿國藩王的楷模。另一派則是以林殊,副巡都為首的年輕官員一致推出革新舊制,不再沿用藩王制。

很快老一派認為林殊這樣做是在逼燕國的藩王也反,前陣子陛下才封了個蘇王,這不也是藩王嗎!

其實老一派確實有實事求是的做派,他們也沒說錯,所擔心的也是事實。

畢竟現在還是封建社會,地方大了,多數會分地而治,再加上大燕民族甚多,自己管理自己的地方還是有一定的優勢。

可眼下容錚要考慮的是那塊絕世好地。

黑土地和水源自古以來都是資源重中之重,哪怕是到了現代仍是如此。現在輿國的藩王不僅請求改名輿王,大有整合取代輿國之勢力,哪怕只是擦邊球,為後世人讀史,難免會將兩者糅合在一起。

可實際上這位藩王與輿國皇室並無血緣關系,等哪天燕國管不住這個外姓了,這外姓豈不是會自稱自己為輿後正統,她豈能讓一個外室之人玷了輿國歷史。哪怕輿國現在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局勢再變,根本實質的東西不能變就是不能變,尤其是史實,現在發生了什麽就該如實記載。

當下,容錚斥責了改名藩王擁有想自立山頭為王的狼子野心,隨便將他沒有誠心的投降廣告於天下。

以此來趁機教育燕國現在的年輕人。

而林殊等年輕官員看見陛下如此尊重實史,正統,他們感到開心的同時,也在提防屬國這麽效仿輿國藩王。

尤其是燕國現在是多族國度,更需要警惕分裂行為。

林殊很快將本來該統一後才進行處理的問題提前搬出來,那就是整合燕國多族,加強燕人身份,並且命令每地男丁需要服役參軍,加強當地男兒對大燕的歸屬感。

容錚不得不贊揚林殊的先見之明,這不僅有效治理了黑戶,增強管理和增大對燕國所有地方的管制力。

而她之所以到處修路便是要打破天高皇帝遠,各地行各法的壟斷,這種歷朝歷代都有法外之地,必須要在她的時代裏消失掉。

容錚立即命林殊增加國法,即日起便可舉行,而服役三年每年就定在夏天招兵。

百官們為此還想以增加軍費會增加國庫負擔為理由阻撓此事的發展,可是現在國庫已經緩解了不少,各地農業逐漸恢復興旺,他們要是在這個時候說泄氣話,未免太不上道了。

於是百官不少人各退一步,看看有什麽地方可以為自己爭奪利益?

但他們發現自己被陛下限制在燕地,而無法對外伸手。倒是陛下她不斷在輿國實施新政,輿國那些投降的官員都是一些馬屁精,他們只會唯命是從根本不像他們那樣敢去反對。

容錚的政策確實在尚京得到有效的發展,輿國皇室女眷都跟隨女帝政策走,這在輿國整個北方來說,輿國皇室女眷簡直立下一個大功勞,要不是她們服從大燕女帝的安排,討得女帝開心,獲得女帝的重視,可能輿國剩下那些沒被打的地盤馬上就要被燕軍攻破了。

這在水京還有暗地裏不服大燕的人來說,算是延喘了一口氣,一時半會,燕軍不會再大軍壓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