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修路欣欣向榮(第3/4頁)

譚西知府看見幕僚,他整個人都憔悴了不少。

幕僚見他臉色不好,他便勸道:“如今民心眾有所歸,五湖四海的人也會關注農貿重鎮是否成功,知府大人作為太子殿下的左膀右臂,太子殿下如今不在背後指揮,您更得為了殿下而堅持下去。”

譚西知府嘆氣道:“沈家外族最近處處對本官打壓的緊,若不是黃禹公公送來的尚方寶劍及時,我或許就撐不下去了。”

“尚方寶劍只能鎮得住小官小吏,知府大人,眼下您還是繼續維持計劃的運行,好讓侯爺有更充沛的糧草為西北投入建設。”幕僚說著,他俯身就告訴了譚西知府一件事,那就是太子殿下曾經給趙侯爺一封飛信告訴他必須留守在鎮口城。

他道:“太子殿下不會放棄農貿重鎮,您盡可等待時機莫要泄氣,另外,輿國潛入一批外敵,我們只抓到了幾十人,保不準還有其他輿國人潛伏在燕地。”

“所以侯爺必須留在鎮口城,震懾住那些隱藏的隱患。”

譚西知府還是第一次聽說這件事,而且這還是軍中機密,現在被他知道,他很清楚這是趙侯爺故意通過幕僚的口提醒他,朝廷發生什麽事暫時別管,做好自己的就行了。

譚西知府當下便感激幕僚的提點,隨即他又給幕僚備了份大禮。

幕僚收禮時,笑的嘴都合不攏了,果然這河間府就是有錢。太子殿下的人就是有錢,出手真大方,他不想替知府辦事都難了。

如今的京城因為陛下的醒來,太子的農貿重鎮直接被人給停止了,現在京城的大人們見風使舵,紛紛遠離這個計劃。

大家從十幾天前討論的如茶如火,到現在提起這個計劃就使勁的抹黑。

抹黑太子的天真,說什麽農貿重鎮打造不易,太子紙上談兵費力費財,不僅沒有打造成重鎮,還被大臣指出了計劃上的缺漏。

太子殿下都當場認錯說自己確實有些思慮不周,然後再加上景王和皇政院一同將太子殿下不敬長輩的行舉給告上了陛下的面前。

陛下當場大怒對長輩出手,是太子不孝為先,如何為長兄長君,甚至還教壞了自己的弟弟。

然後陛下讓太子去罰跪。

京城再通過一些有些人的宣傳下,傳的風生水起,讓京城的百姓們因為信息差,而錯信了這股主流蜚論。

他們都說太子騙捐,其實沒有將那十一萬銀兩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其實是被她投進河間府給貪汙了。

太子殿下只關心河間府和南鏡,至於別的地方別的百姓都只是太子殿下斂財的工具。

這個說法顯然能讓更多人相信。

於是一瞬間風頭轉向了太子,百姓們無不對太子指指點點起來,說她拿了自己捐的錢給自己謀利,全然不顧西北百姓死活是個黑心的人。

一時間巡察衛都受到了指指點點。

常子龍則是忍著大家的白眼繼續守護十三地的安全,趙思齊也憋著一股氣,他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兩人都從內心相信太子殿下。而外面的老百姓壓根不知道具體情況,就被人帶走了輿論,現在反過來指責太子殿下。

這件事最為沖擊的人其實還不是老丈人千秋拓,反而是葛秋。

葛秋還在軍機閣辦公的時候,他就聽說太子貪汙了十一萬兩,還是出自自己的下官之口,他當場臉就黑了。

因為那十一萬兩是經他手轉出去的,並且送到了趙瀘的手裏。

現在大家都傳那麽多銀兩被太子貪汙了,豈不是在打他葛秋的臉,說他葛秋愚蠢協助貪汙嗎?!說他眼瞎居然被太子騙了?!

葛秋本身就不想和太子牽扯到關系,而農貿重鎮也是他看重的項目之一,可他沒想到,太子出事後,有人蓄意將他和太子綁在一塊,說他們是一夥的。

這分明是政敵的打壓!!!

真是居心妥測。

葛秋當場放下手裏的農貿重鎮的補充計劃,他還頗為可惜地看了圖紙好幾眼,最後也礙於政治生涯可能會被影響,他便放棄了。

和其他見風使舵的人選擇的幾乎差不多,在他們看來,主事人一直陛下,還輪不到太子來做主。

哪怕太子獻的是良策,她也不能越俎代庖。這是森嚴的禮法,人人都得遵守。否則人人都像太子那樣跳脫框架,還不得讓天下亂套了。

只不過,葛秋操辦了半個月的計劃,他到底是有感情的。

於是,他將計劃的圖紙攜帶在身,便進宮去了。

而遠在西北地區,還不知道太子被罰跪的消息,農貿重鎮擱置的消息。

因為鎮口城開始變得人來人往,雲集了各地的小販,變得非常熱鬧起來。

由於外地人口不斷通過那條修好的路趕來鎮口城做點小本買賣,要麽就是擺攤什麽的,要麽是運輸隊缺青壯年護送,招人的招人,擺地攤的賺錢的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