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南鏡收尾(第2/4頁)

這個決定一出,容錚的任何命令似乎都爭分奪秒地影響著整個南鏡的局勢。

周虎親自張貼告示通知那些有錢的門戶。南鏡士族們這些既得利益群體開始鬧了起來,覺得太子是在奪他們性命安危,他們沒有了護院誰來保護他們的治安。

很快,容錚又發下一個命令,招募能人組建安保司,專門為治安作為保障,而且安保的人還是容錚自己隊伍的人。

這個命令直接截胡了普通富戶的護院,有一個抓一個,要是加入安保司可以轉正成為真正的公職人員。

護院們當然是擠著加入衙門,當這半個官差。對他們來說有官身和沒官身還是有區別的。

由於安保司成立的太快,現在還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南鏡的士族們適應。

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安全感,大家開始焦慮起來,很快容錚就推出每年一筆安保費的套餐,可以來保護這些人的安全。

她也特地留了個模糊的操作空間,就是不將普通的民眾納入收錢範圍,而是出了一個誰交了安保費,就能惠及哪些地區。

很快這些當地有勢力的人家就開始慢慢地去搜刮百姓家的錢,容錚早就想到這點了,還特地將安保分為貴賓級別和普通級別的。

讓這些士族能嘗到不一樣的待遇,至於普通級別的,只需要按照燕律每年交稅賦來定,也就是平常怎麽交的稅,就會被安保納入其中。

於是就將普通的民眾圈在外面。並且再出台了明稅法親自標注了每年直接交錢到公衙就行,不必一層層交上去,省去了不少的程序,少接觸了一些人的手,那貪汙從一定的程度上是制止了的。

這條明稅法發下來,南鏡一天內經受了好幾次翻天覆地的變化,開頭是士族反對安保司,結果還沒來得及又來了個明稅法。

重中之重,士族們當初選擇反抗明稅法,堅持燕國傳統的交稅法。

燕國的稅賦是每年上交四成的糧食,另外的個頭稅,加起來都差不多有五成了。而且各條稅的名頭十分繁雜,可以操作的空間很大,所以在其職的地方很容易產生貪汙的現象。

現在容錚依舊沒有減多少的稅,只是明確用錢交稅,再加上南鏡本來就是糧食產地,每家每戶怎麽都有多余的糧米在身,只要用米換錢就可以了。

而且米價還隨著市場的調控,多余的米賣出去還能獲得盈余,所以對百姓來說無疑說好事,起碼糧食保證了他們基本的生活,等交了稅多了的錢還有去買東西。

可喜歡壓價的糧商,和當地士族不滿意了。

不滿意又怎麽樣,李琴直接派遼兵鎮壓了鬧事的那兩家,本來李琴只是想隨便嚇嚇他們,結果沒想到遼兵出手太狠直接滅了一個士族的滿門。

李琴雖然不喜打打殺殺,但這一招確實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

眼下,南鏡的朝廷就是太子和大公主的天下,她們想幹什麽,別人反抗也沒有用,除非大家都搬出南鏡。

可生活了那麽多年,過慣好日子的士族怎麽可能搬走。

於是,這些士族開始乖乖地遣散了護院,然後獲得了市場上還算便宜的安保司的庇佑,看見安保司的人比請護院便宜,他們也能安慰自己了。

這些還是一些小士族,而南鏡當地的大士族,通通和南鏡王有關系,他們的護院通通都是幾百幾百人地聚集,並且還在最繁華的地區,開始他們聽說安保司感到不屑,後來聽說一個士族被滅門,他們頓時抱團獨自成立一個安保團。

周虎聽說後,他親自帶兵圍住了這些士族,命令他們遣散護院,結果遭到了強烈的反抗,還傷了不少的燕軍。

這批燕軍都是新兵才沒訓練幾天就被拿出手來用,算是第一天實戰,沒有經驗就吃了苦頭。

容錚聽說此事,她找了南鏡王請南鏡王去協調,南鏡王以身體不適拒絕了,顯然是不想得罪這些親戚。

容錚笑了,她親自請格木幫忙。

格木帶著自己的五百遼兵沖進去專門殺士族的護院,不動士族家庭成員,只要是護院就趕盡殺絕。

一天下來,南鏡護院從此成為了人們最為避之不及的詞匯,甚至有些百姓遇到自己的討厭的鄰居就喊他隔壁護院,隔壁護院,嚇得鄰居和對方打了起來。

就這樣南鏡的大士族,慘遭一頓暴打,顏面全無,如果再不配合可能會被按上一個反遼反燕的罪名,這人不少士族頗感壓力,他們又不敢吭聲,一是忌憚因為對方是遼人,二是因為對方沒沖著自己來,是專門沖著自己這些下人來的。他們又沒理由告他們。

然後這些士族的大門閥,男的幾乎快跑光了,人人都怕自己當了護院,而導致很多府邸都是一些丫鬟,姑娘家在家守著。

這時周虎去問他們是否要加入專門保護士族用的安保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