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李琴想拜師(第3/3頁)

也許一代代延續下去,換真的可以實現千秋萬代的夙願。而他們大遼創建以來至始至終不過百余年,百年來已經像個風中殘燭一樣搖曳。如果再像遼人先祖一樣只知道到處流竄,恐怕遼人會錯過更多的機會。

李琴在想到二百年前,大遼先祖換未建立大遼時,大燕開朝來已經迎來過一個盛世,那個時候燕人在辛勞耕田天天豐衣足食,遼人先祖換在草原流竄,饑一頓飽一頓。

而恰好也是那個時間段,她們只間的祖先就已經對比出巨大的差距。

太子的祖先早就知道擴疆土,囤良田,然後修橋建墻城,而她的祖先只知道燒殺搶掠,然後被追殺。這在現在看來多麽可笑的事情。

怪不得大遼在周圍再強盛也落得一個野蠻未開化的稱號。

李琴毅然而然道:“我如果奉你為師,太子殿下可願意對我傳師授業,讓我在大遼為您創一條...繁榮的大路。”

容錚沒有直接答應。她也開始認識到眼前的李琴和原著的不同,只所以不同可能不僅僅是目標,而是志向可能因為她變得更遠大了。

如果能將這麽有野心的女人導以正道,或許可以兵不見刃就可以撥正回屬於李琴原來的結局。

李琴本來就是正面性的人物,容錚應該讓她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無論是用什麽方式,那麽眼下,李琴正好給了她一個適合的方式,容錚又何樂而不為。

她現在的任務就是要讓這些人歸位。

這也是她能在預見原著的情況下,控制走向至關重要的關鍵,對她來說是利大於弊的事情。

容錚便道:“你既然要尊奉我為師,我卻不能收你這個徒弟,倒不如我們互相交流,並且利用這最後一天去親眼見證下我埋下的...手筆。”

李琴答應了:“悉聽尊便!”

容錚這次沒有喊千秋燕一起出去,而是帶了甲仁一起出去,現在甲仁是她的護衛了,她該上上手看用的習慣嗎?用的習慣,她就不用總是調換人手了。

兩人沒有出城,而是在南州城找了一個最高的閣樓,名叫南花樓的地方。

現在登上南花樓就能俯瞰整個南鏡的城區,包括那密林間隱約透露出來的營地的帳篷。

容錚將眼前俯瞰的景象比作一幅地圖,她親口告訴李琴說:“南鏡的水田肥沃,一年兩季稻谷是整個南方糧食最富庶的地方,這裏居住的士族通通已經壟斷了大部分好的資源。就連你我都可能沾不到他們的好處,若是強行動了他們,何嘗不會引起連鎖反應使我們遭受反噬。”

“如今,孤便和你說除了利害以外的事情,你又該如何去解決這種壟斷的現象?”

此話一出,容錚的每一句話都對應了李琴以後要面臨的症結。

李琴終於清楚認識到,眼前的太子,她的腦袋也許裝著更多她認為驚世奇招,同時她也逐漸看出...太子的志向遠大到四海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