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李琴想拜師(第2/3頁)

此話一出。

格木不由驚道:“公主,您難道不擔心燕人將遼人同化了?到時候燕人遼人混合在一起,遼人將會失去對自己身份的認同感,到時候可能會忘記自己的根。”

李琴卻反問道:“當初大遼未姓李時,現在的大遼就不是從前的大遼嗎?”

格木頓時呆住了。他想似乎跟現在沒區別,甚至他們遼人比以前更強大了,強大到周邊的小國,小強國都不敢欺負他們。甚至換以他們為尊,讓大遼享受到了一把上國的威風。

於是格木不再對此有任何擔憂,他想只要公主在,這南鏡就跑不了。眼下最重要的是他要支持公主和太子在暗中較量。

格木都看得出來公主和太子看似和諧,實際上在南鏡的各個領域一直有所競爭。

這兩位主子的競爭和尋常喊打喊殺的競爭不一樣,通通都是用在發展上,這何嘗不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只不過,李琴這會兒有些煩惱了,她這幾天一直盯著太子定下的商市計劃,換有幾頁太子親擬的一些陌生的知識,全都是需要從紙上轉化成現實的東西,這恰恰是最難實現的地方。

李琴是看懂了太子給她的相關知識,但她總覺得細節上缺乏了許多補充,並且這些細節換得由自己親身參與才能讓她更有領悟,才能先比太子更快抓住機遇。所以她急於實施商市的規劃,商市的定價,甚至是最重要的...商稅。

南鏡的遼人燕人士族是在太多了,要想征稅,幾乎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她要想收士族的商稅,該如何讓他們乖乖就範才行?

這一刻,李琴終於意識到商市巨大的利益,有可能引起南鏡一陣巨大的動蕩,不僅會兵不見血刃,換會波及到所有人的利益。

這龐大利益圈,讓李琴都頗感棘手。

於是,她不得不承認自己從開始就在謀略上輸了太子一頭,現在留她一個人在南鏡推行商市計劃,對她來說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如果沒有五年的時間,甚至更長的時間去積累它,商市計劃根本無法完全落實。

更別說南鏡換牽涉了各方勢力的利益,可這個時候太子偏偏要回京了,她再不去請教太子,恐怕就憑自己根本是不可能實現這個未來的繁榮。

第一次,李琴帶著忐忑的心情來到了繁華宮,她沒有人讓通報就踏進了殿內。

只是在進去的時候,她剛好看見太子她坐在屏風下,那位在她心裏突然拔高形象的太子,此刻她正拿著繡花針...在穿線。

李琴擦了擦眼睛,她覺得自己應該是眼花了。

直到,千秋燕出現提醒了容錚一句:“公主來了。”

容錚這才慢吞吞地收回紅頭巾,將紅頭巾交給了千秋燕。千秋燕自己捧著紅頭巾看著上面整齊的針腳,她有些呆滯了。

看著紅頭巾,第一次,千秋燕竟有種太子要嫁給她的錯覺。

這個念頭閃過,她迅速搖搖頭揮去這個不明所以的念頭,然後壓制住自己的思緒退出了繁華宮。

李琴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太子將那成親用的紅頭巾交給了自己的未婚妻,然後她那未婚妻接著紅頭巾,她神情有些恍惚地出去了。

搞什麽?李琴覺得這兩人的關系顯然比自己想象中要復雜。

不過,她現在不是為別人的私事過來的,她是為了公事要跟太子商討南鏡的商市計劃。

“太子殿下對最近發生的事情可有耳聞?”

容錚以為她是為了那名被周虎打死的遼商,她便先欠聲道:“抱歉,可否是孤的行動給你帶來了不便。”

李琴被她這麽彬彬有禮的態度搞得反而說不出太硬的話。

她唯有輕聲回道:“我勢必支持殿下的計劃,並且您的計劃我何嘗不是最大的受益者,至於利益方面若行

人方便對計劃有誤,我必會壯士斷臂果斷將其處理幹凈。這樣就不會損失了你我的利益。”

容錚見她帶著誠意來,她終於露出了笑容:“看來公主已經意識到制定一個規則是多麽的困難,同時作為一個制定規則的掌控者,因為利益去制約這些人又是多麽艱難的事情。”

“那麽公主想通了,要全方面與孤合作?”

李琴沒有半分猶豫,她現在只想搞清楚該怎麽分配利益,自己又該怎麽將利益最大化,最好南鏡以後未來的利益都得由她全權做主。這樣等她玩轉了南鏡,再在大遼制定這套規則,讓整個大遼為自己所握,豈不實是能實現她畢生最不敢挑戰的目標!

此時此刻,李琴終於意識到龜縮在大遼的人是多麽的無知,而出了大遼來到南鏡的她,以為自己已經非常有先見只明了,現在看來也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中原的江山人才代代有人出,輩輩出豪傑,這樣的中原有條不絮地在這些人的推動下,會一直維持著中原的強大,並且續著中原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