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第2/4頁)

太監們都看著莊世珍,等最能代表皇帝意見的他表態。

莊世珍對柳竹秋說:“忠勇伯,昨天你和眾侍衛挺身護駕的情形陛下都知道了,也誇你們忠勇可嘉,稍後定有重賞。但那萬民鄉反賊案確有其事,黃國紀招認他原名石金威,當年協助荊州知府剿滅了盤踞在松滋萬民鄉的白蓮教逆賊,因此立功受賞,這些也已從刑部的档案裏查證了。目前只有先找到蔣媽,問清楚她和黃國紀的瓜葛才能做判斷。”

張選志為柳竹秋進一步介紹案情。

“黃國紀明確指認蔣媽原名蔣少芬,其父蔣玉昆曾是荊襄地區的大盜,綽號萬裏春,而近年在京畿一帶出沒的強盜‘萬裏春’正是蔣少芬喬裝的,還說你早知此情,與之勾結已久,這麽有鼻子有眼的事朝廷能不重視嗎?”

黃國紀的目的很明確,先揭穿蔣少芬的老底,她再想為萬民鄉的人翻案就會被追查白蓮教徒身份和萬裏春的案件,同樣難逃一死,想避禍就得否認這一切,如此一來也休想報當年的舊仇了。

柳竹秋洞察其奸,出於安全考慮先做隱忍,說:“我只知蔣媽系正派俠士,絕非邪、教反賊,諸公去長陵祾恩殿上瞧瞧,她為殿下流的血還沒幹透呢,轉眼便遭奸人誣陷,諸公若稍存惻隱,能不替她委屈?”

張選志忙當和事老:“忠勇伯,這會兒沒人說蔣媽有罪,只想找她問問清楚,你知道她上哪兒去了嗎?”

內官監的掌印則唱黑臉:“她若行事坦蕩昨晚怎會不告而別?其同夥還冒充東宮的侍女?這很難不讓人懷疑她是在畏罪潛逃。”

柳竹秋正思量說辭,陳維遠來了,進門先向眾人行禮,說:“殿下知道諸位在追查蔣媽失蹤一事,事情是這樣的:這次殿下奉旨祭陵,蔣媽事先邀請幾位江湖朋友做幫手,殿下覺得祭祀皇陵關乎國體,不便讓太多武林人士參與,便沒讓他們靠近皇陵,都留在外圍待命。蔣媽救駕負傷後,那幾個江湖客接到消息,請求帶她回去療傷,殿下準了,擔心他們去接人時受阻撓,同意他們對外自稱是東宮的人。所以蔣媽沒有私自出逃,整件事就是個誤會。”

這顯然是太子派來為溫霄寒解圍的。

莊世珍和張選志也不願讓忠勇伯扯進來,另兩個太監卻是唐振奇的人,巴不得把水攪渾,朱昀曦肯來插一腳再好不過。

內官監掌印笑道:“殿下、體恤下情,與人方便是極好的,但此事牽涉到陳年大案,就這麽將嫌疑人縱放了去,奴才們到了聖駕前恐不好交代。”

陳維遠說:“蔣媽是個有擔當的,等傷好後定會回來澄清,殿下建議先等十日,若十日後她還不現身再做區處。”

一陣靜默後莊世珍替眾人表態:“殿下的主意不錯,相信陛下也會認可,諸公先封鎖消息,十日後蔣氏仍不歸案,再命有司張告通緝。”

審查告一段落,陳維遠請柳竹秋隨她去見太子。

朱昀曦已收到皇帝急召他回宮的聖旨,想等柳竹秋一塊兒走才在行宮逗留,問她昨晚急匆匆去了哪裏。

柳竹秋拿真話遮掩。

“蔣媽中途醒過一次,讓我回家去看她留在房裏的書信,裏面記載了她和黃國紀的恩怨。”

她講述萬民鄉慘案,連外公趙福清的冤情一並說了。

朱昀曦驚訝:“這麽說蔣媽真是白蓮教反賊?”

柳竹秋辯解:“白蓮教有很多分支,她所在的本源教從未參與反叛,教徒都是嚴守戒規的善類,就因出了黃國紀這麽個五毒俱全的叛徒才招來滅頂之災。前荊州知府柯遊勾結閹黨殺良冒功,致兩萬平民慘死,殿下就不為此憤慨?”

朱昀曦忙說:“我自然是生氣的,也知你想為外公報仇,可黃國紀先耍了陰招,蔣媽這狀便難告了。”

告狀得有苦主。

柳竹秋說:“蔣媽不久前在宮裏遇到當年的同鄉,那人叫孫鐵鎖,現是留都皇宮的太監,可讓他去申告。”

朱昀曦聽說案發時孫鐵索只九歲,直覺此事難成。這樣大一樁冤案,若非有足夠的輿論驅動,朝廷是不願舊事重提的。畢竟翻案代表承認過去的判決有誤,總會顯得皇帝不夠明智。

他讓柳竹秋先讓蔣媽回來洗清反賊嫌疑,以免連累她,之後不放心地追問:“她真是萬裏春嗎?”

他心裏已吃準了,猜柳竹秋不肯吐真,告誡:“萬裏春雖是通緝犯,但幹的都是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事,民間尊稱他俠盜,這些情況宮裏都知道。我估計父皇也不想嚴辦他這些年才從未過問。但不過問不代表認可,假如真抓到他本人還是會按律懲處的,這點你應該明白。”

柳竹秋懂他的警告,讓蔣媽否認萬裏春的身份,再撇清萬民鄉的冤案,她就是清白的救駕功臣,否則便罪無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