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2/3頁)

“字跡對不上嗎?”

“不,字跡確實和我爹的很像,蕭大人說刑部已派專人鑒定過,也說沒錯。”

“那你是發現了別的破綻?”

白秀英點頭,指著其中一行字說::“你看,這裏說我爹是七月初二這天去禮部右侍郎薛汝春家盜題的。可那天我爹和我在東靈山遊玩,根本不在京城。”

東靈山位於京西門頭溝,是京畿第一峰,周邊風景雄奇,到了夏天草甸上遍布無垠花海,是消夏賞玩的絕佳場所。

白一瑾酷愛煙霞,年輕時常領著妻女遊山玩水。白秀英兒時曾同父母到過東靈山,至今懷念那裏的風景。

今夏柳堯章公務繁忙,夜間常留宿皇城。

白一瑾聽說女兒獨守空房,憐她苦夏寂寞,便趁七月初的休沐假領她重遊東靈山,父女倆借宿當地農家,痛痛快快玩了三天才回京。

“我爹贊嘆那望仙台上的日出壯麗奇絕,命我寫篇遊記紀念。初稿上有當天的日期,就是七月初二日。”

柳竹秋知道她和白一瑾出遊的事,也看過她寫的《東靈山日出記》,再看她帶來的初稿,落款的時間地點都清清楚楚,證明白一瑾當天的確身在東靈山。

官宦人家的主婦都被要求足不出戶,白一瑾領著已出嫁的女兒遠遊有違禮法,傳出去必受指摘,因此父女都低調出行,沒告訴過外人。

“寫這封遺書的人只知道白老爺在這幾天放休沐假,卻不知他帶你去東靈山了,於是誣陷他在七月初二去薛汝春家盜題。白老爺去世那天早上禮部就派了人來,這絕非湊巧,看來這事與薛汝春脫不了幹系,當初我們就疑心此人是舞弊案的主謀,想不到他為了脫罪竟會殺害無辜。”

柳竹秋遊蕩的恨意找到對手,用力拳擊桌案,真想立刻提了三尺劍去斬妖誅魔,摟住白秀英肩膀安慰:“你放心,這個仇我勢必幫你報,定叫那夥賊人償命。”

白秀英情知公公膽小畏禍,已容不下她這個兒媳,丈夫又是老實巴交的文弱書生,唯有這智勇雙全的小姑尚可指望,得她承諾猶如絕處逢生,抱住哭謝一回,復又憂慮。

“你被老爺禁足,如何出得去呢?”

柳竹秋已心生一計,當著她修書一封,把蔣少芬叫進來,吩咐她去找瑞福,讓他將信轉呈朱昀曦。

隔天柳邦彥去東宮上課,一向懨懨聽講的太子忽然主動發問:“柳先生,孤王這幾日讀《論語.雍也》,看到‘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②’這句,心中感觸頗多,想和你探討一番。”

見他終於對學習產生興趣,柳邦彥還以為自己的教學有了起色,忙問:“不知殿下有何感觸,可否先讓微臣聆聽一二。”

朱昀曦正經道:“聖人說君子的人生目的是‘為仁’,要做到這點必須以正直為行為準則。正直是君子立身處世的基礎,不正直的人固然能欺世盜名,趨利避害以謀求富貴,但最終會多行不義必自斃。是這樣嗎?”

柳邦彥拱手贊嘆:“殿下說得極是,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③’,當年孟子奔走於列國,四處推行他的仁政思想,但假如諸侯不主動邀請,他是絕不會去求見的。他的學生陳代便勸說道:‘拜見諸侯就有機會讓對方采納自己的學說,老師為成大事應當以屈求伸,何必拘泥於小節’。孟子給他講了一個故事,說以前齊景公外出打獵,召喚獵場的守備。那守備因他召喚的方式不符合禮儀規範因而不予理睬。齊景公想殺了他,他也公然不懼。孔子對此大加稱贊,說有志氣和勇氣的人寧願身死也不違背做人處事的原則。連區區一個獵場守備都有自己必須遵循的規矩,何況是讀書人呢?讀書是為了行道,不在於謀求利益,假如不愛惜自己的身份,輕易屈就諸侯,必然得不到對方尊重,又如何讓諸侯聽信他的施仁主張呢?是以作為一個君子,就必須時刻堅持道義。”

朱昀曦不住點頭:“你上次教的《子路篇》裏也說‘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也是這個道理吧,自己首先要正直才能要求別人正直,宣聖和亞聖④雖然積極倡導通權達變,但在操守德性方面卻絕不苟且,真令人敬仰欽服。”

“殿下能領會經典的含義,足見學業大為精進了。”

柳邦彥正要說幾句恭維話,以側面誇耀他這個老師的功勞,朱昀曦猝然發問:“前日禮部郎中白一瑾在家中自戕,留書承認他是順天鄉試舞弊案的禍首。孤王聽說你與他是兒女親家,可有此事?”

柳邦彥頭皮一麻,怕他懷疑自己有連帶幹系,忙說:“微臣與白一瑾雖是姻親,但平日鮮少往來,並不清楚他的行事作為。”

朱昀曦轉為戲謔:“來往少也算親戚嘛,孤還聽說他只有一個獨生女兒,嫁給你的三子柳堯章為妻,想來能為他張羅後事的也只有他們夫婦倆了,你怎麽能攔著柳堯章不讓他插手嶽丈的喪事呢?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⑤,你剛剛才說做君子必須時刻堅持道義,為何自己先不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