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小日常(第2/6頁)

裏頭裝的全是來往信件,在不用回信後,這信件也不必看了。

特別是已經到了五月,年都過完很久,是可以正常通信的時候,可他解釋的那封信件還沒有回音。

結果不論,他還要給陸瑛備成親禮,這些東西不看也罷。

將桌案上的日記本翻開看看,寫完的一起扔進去。

還有他從圓圓那邊拿來的小皮鞭,這是陸瑛送圓圓的,圓圓不喜歡,他喜歡,喜歡也沒人教他怎麽用,放著吃灰了。

披風和毛皮制品也可以收起來。

他算過,到他們出發的時候,才是初冬,毛衣跟棉衣穿著就夠。

這麽收拾起來,也裝了三箱。

越往後,府城考生越多。

每天出門,都能感覺到路上行人變得擁擠,有些明顯看著就是外地過來的,風塵仆仆的。

他們之中,有部分人上過培訓班,或是自己買過教案學習的。

這次過來,還帶來了自己寫的話本,想試試能不能換成潤筆費。

有一筆算一筆,是額外收入。

來一趟不容易,理論學習以後,要在實踐中試錯,有人指點能少走很多彎路。

雲程叫審稿人拒稿時把問題說得明確一點,具體到是哪裏不行,為什麽過不了稿。

有些不適合印刷出版的,也由他家鋪子出門,跟相熟的酒館茶樓聯絡,能幫一把算一把。

這裏面,有一個書生帶來的稿子特別多,足足有七部。

說當時聽了培訓班的課,就驚為天人,回家以後潛心學習研究,廢寢忘食,這才寫出了這些作品,就盼著來府城時,能到他家鋪子投稿。

柳文柏跟金掌櫃聽得很感動,還跟雲程說話本寫得不錯,有意把稿子都留下。

雲程聽了,感覺怪怪的,“帶了七本話本?”

金掌櫃點頭,“是個勤快人啊。”

雲程默了默,叫他把話本都拿來看看,“我看完再說。”

由他經手的幾部作品相繼投入市場以後,雲程對鋪子的管理就少,現在重心在《冥婚》的漫改上面。

沒搶主筆的位置,配合著打下手,哪裏需要幫忙去哪裏,提一提效率,下班前再說說今天有哪些做得好,哪些需要改進的,爭取早日完工。

話本拿來,他就不忙活,專心看。

看第一篇,他覺得挺好。

第二篇也不錯。

第三篇開始皺眉。

第四篇時就望天。

後頭三篇不想看。

金掌櫃跟柳文柏本來信心滿滿,說這來了一個寫話本的好人才,指著雲程也開心開心,結果看雲程臉色,他們一句話不敢說,表情都訥訥的。

時間趕,雲程第四篇也只看了個開頭,說帶回家看,預計後天給結果,“到時叫他來鋪子裏,我跟他面談吧。”

金掌櫃求個心安,問是哪裏出的問題,雲程說是抄錄本的問題。

金掌櫃還擦擦額頭的汗,松了口氣,“哦,你說這個,他是找書童謄抄的,跟咱們鋪子一樣,寫完校對,就有人專門的人整理謄抄。”

倒是柳文柏聽出了點話外音,問雲程:“你是說他把別人的作品抄錄一遍,送來咱們鋪子了?”

雲程說要看完以後,跟人面談再說。

“他風格變化太多,用詞習慣,跟各類技巧也不同,看起來不像是同一個人寫的。”

七部真的很多,來回路費去掉,相當於一個月一部。

目前話本鋪子裏,有這個速度的,只有雲程跟元墨。

柳文柏都不行,短篇速度是一個半月左右,長篇若是順手,才會是一個月一冊,不算修改校對的時間。

若這人寫的是同類題材同類人設,熟能生巧,越寫越快還合理。

他每本都變動很大,就存疑。

換題材,就要換素材,素材需要時間搜集,故事走向也需要重新設計。

不排除真有天才,但謹慎為好。

現代都有復制粘貼的作品,古代沒網絡,傳播起來困難,之前是依靠距離來防止這個現象。

有人想抄錄優秀作品去掙潤筆費,也得去離家鄉遠一些的城市,再找書齋賣。

這成本太高,還有審稿人的口味問題需要考慮到,得不償失。

帶得多,盲狙,就不同了。

多找幾家,總能回本。

外地的話本,不一定能賣到府城。

但他家的話本,多數都能流往外地。

到時叫原作者跟出版書齋瞧見,他招牌就沒了。

事情比較棘手,不能網絡搜索做對比,全靠自己眼力跟經驗判斷,時間還有點趕。

雲程回家都抱著書看,看入迷了一樣。

存銀好久沒見他這麽看書,當是書好看,跟著拿一本翻閱,發現一般般,頓時沒了興趣。

話本看完用了兩天多點,雲程整體回憶梳理用了一天多,到見這位投稿書生時,都是四天後。

這書生說叫李澗,收拾得齊整,長相清秀,眼睛也是亮晶晶的,看著很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