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現代二

私家車抵達了老房子。

汪致提前安排了家政上門, 將清理房屋、買菜做飯等工作都布置妥當。

否則今夜就要親自下廚給弟弟煮長壽面。

那就不是慶祝生日,而是再次暴露“不會做黑暗料理的霸總不是好哥哥”。

這是來自父親對長子廚藝點評的原話,很紮心卻也很真實。

對比起來, 次子就頗有廚藝上的耐力。

艾臻在廚藝學習時表現出了堅韌不拔的品格,仿佛熟練燒出一批拿手菜是他理應會做的事。還別說,真就讓他練得了滿漢全席烹飪術。

然而,艾臻平時生活對食物的要求不算太高, 更注重營養健康。

汪致自認有識人之術,要不然也不執掌大集團, 但對自家弟弟的行為分析總是得不出確切結論。

他也不好說弟弟是做事太認真,或是另有企圖。學那麽多菜式, 平時卻只簡簡單單燒一兩道菜自己吃, 那究竟為什麽學?

喜歡烹飪?

左看右看,都從艾臻身上看不出來他有此喜好。

汪致感覺弟弟更像是做足生活能手的各項準備,他在等待一個甘願為之下廚的人出現。

這感覺離譜了些。

艾臻截止二十四歲生日都沒能脫離單身狗的隊伍,以他寡淡冷情的性子, 很懷疑這輩子壓根沒有脫單需求。

或許,這也是父母離異造成的原生家庭影響, 讓弟弟不相信和睦長情夫妻的存在。畢竟當時艾臻十一歲, 就是踩在了青春期的門檻上。

汪致回想當初, 那會他十四歲, 不似今日般坦然接受父母感情淡了就分開。

當時,他心裏不痛快, 找到的發泄方式就是瘋狂參加體育運動。弟弟不一樣,竟然開始研究佶屈聱牙的古文化。

這下,似乎找出艾臻寫出“四爺追妻火葬場”與“臻貴妃重生”的理由了。

都有一個「臻」字,帶來親近感。

所謂追妻與重生, 可不就是將少年人對父母婚姻破鏡重圓的期待。

後來年歲漸長,兄弟倆便也懂得了感情不和的父母分開更好,所以沒有第二本不合符艾臻畫風的網絡小說問世。

“哥,小心面條糊掉。”

艾臻出言提醒,廚師已經把菜與長壽面端上桌兩分鐘了。

汪致說是來陪他著過生日,卻一臉嚴肅地坐在餐桌邊。仿佛在思考分分鐘幾千萬的大生意,一直沒動筷子。

艾臻卻確定親哥的走神與公司無關,而在默默關心自己,因為能從汪致眼中看出「關愛小可憐」的情緒。

誰可憐了?

二十四年以來,他過得一直都挺舒適。

要錢有錢,做的幾乎都是喜歡的事,工作時長全由自我把控。父母雖然離婚,但也正常相處,沒有狗血劇情地撕來撕去。

這種生活有什麽不滿意的?

唯有一點不可對人講的秘密。

某些夜晚做過一些錯綜復雜的夢,但醒來記不清絕大多數的內容。只剩滿心悵然,依稀記得夢裏出現在紫禁之巔的清冷滿月。

眼下,卻先要糾正親哥的認知,讓汪致別給弟弟貼奇奇怪怪的標簽。

“《臻貴妃重生》那本書就是史學研究的副產品而已。“

艾臻說得鄭重其事,“哥,你看過《大將軍王與清朝文學發展史》嗎?”

汪致誠實搖頭,“是你寫的?”

“對。”

艾臻指出,“我在書中論述了十四阿哥胤禎與清朝著名小說家「似是而非」的關系,考證了兩者是同一人。”

艾臻不是第一個提出這種觀點的人,卻是學界第一個給出一堆細節考據的人。從筆跡學到詞匯學,簡直堪稱隔世三百多年做了胤禎肚子裏的蛔蟲。

有關康熙十四阿哥,史書上著重的筆墨主要有兩點。

胤禎年少張揚,但很聽同胞哥哥老四的話,這從十四幫著四哥帶娃就能看出來。

他為後來的乾清帝弘暉、晨親王弘昀與農學家茉雅琪輔導過功課,大部分答疑集都被作為史料保存了下來。

另外,史書記錄了胤禎的武功。

主要是對西部準噶爾部作戰大勝,後來更是被封大將軍王,直接把西域之地徹底收歸朝廷,稱之為新疆省。

這樣一個人怎麽能與小說家『似是而非』聯系上?

『似是而非』有兩部代表作,一本是《羅大貴與朱小妹》。

這本書象征著中西思想的碰撞。

幾百年來人們在研究比較文學時,往往將它與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放到一起。

能探討的角度很多,比如大清與英格蘭的婚戀觀、對待世仇的態度等等有哪些差異,背後又有什麽文化根源差別。

另一本就是《寰宇問仙路》,長篇修仙升級小說是從清朝就有了。

它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放在一起。前者是追逐天道之高,而後者是對人世百態的鞭辟入裏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