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第2/5頁)

其實,以十四從小就養成的行事大膽性子,老四怎麽監管也會有他照看不到的地方。做哥哥的,不能一天十二個時辰把弟弟給掌控在視野範圍內。

老四已經教得不錯了,讓弘暉、弘昐頗有實踐精神,而老五家的弘昇也被帶的活潑起來。這次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就是偷跑去亂葬崗,以後只要多帶幾個侍衛就好。

康熙自認沒有雙標,因看到了希望。他的精神理念後繼有人,不僅是老四,老四的兒子們也有傳承到。

如此一來,需要徐徐圖之的計劃就能夠順利推行。不必擔憂繼任者改弦更張,中斷了進行到半途的改革。

做皇帝的心裏非常高興,表面上的生氣卻更重三分。

本來就知道理學院暗暗流傳《心血運動論》。原想著等此學說暗中流傳一段時間,再考驗一下這批學生的反應。

不曾想被老三給攪黃了。亂葬崗一事將解剖學被擺到了台面上,不如就趁機試一試眾人的態度。

索性將計就計。

朝會上老三與老四已經給擺出各自論點,該讓眾臣也表態,順帶讓國子監、理學院、上書房的這些讀書人也給表態。

於是,皇上發出了幾道口諭。

讓列位臣工與學子暢所欲言,為了醫學研究該不該在人體上動刀。

如何回答才好?

眾人觀察後發現康熙尚未寬恕胤禎等六人夜探亂葬崗。

十天前,皇上罷一群請罪的人驅趕走,讓十四等人就此事寫自我反省書。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綜合各路消息,反省書被送入乾清宮後,皇上沒有消火,而近些日子的朝會都是板著一張臉。

另外傳出風聲。

自從三貝勒爆料亂葬崗一事,皇上接連幾日宿在了鐘粹宮,那可不就是在胤祉母妃的榮妃住處。

似乎無不反應了一個風向,康熙更傾向於胤祉的觀點。

折子該怎麽寫,是要考慮清楚是否與皇上對著幹了。

認同雍郡王所言之人,如果堅持本心上奏極有可能意味著被冷藏,別想在仕途上更進一步。

事實上,康熙心情挺好的。

哪怕他沒興致找榮妃,但也談不上勉強。榮妃上了年紀睡得早,不會沒話找話非要他陪聊。

趁此安靜時分,默默回想新出爐的《欽定骼體全錄》。

那是他主張編譯的書籍,就算不能每天睡前看幾頁,但也能閉起眼睛復述其中的骨骼血管走勢。

康熙覺得自己真是足夠仁善,沒有將榮妃與解剖圖一一對照。而給外界釋放的誤導信號就是一個篩選過程。

皇上需要聽話的臣子,卻不是每一件事都要順從他。何時該順從,何時該堅持自我,需要靠個人的悟性。

這此也是給老四送份禮物。

哪些人隨波逐流,哪些人投機取巧,哪些人捧高踩低,又有哪些人毫不動搖,是能給試煉一波。

對於康熙的喜惡態度,並非誰都在乎。

胤禟從小鍛煉出來了,只要他覺得想做,康熙喜歡或厭惡某件事都影響不了自己。

此次的解剖書事件,他難逃被問責,因為他是第一個把英吉利文翻譯成滿漢雙語的人。這有什麽錯?

上次遞交的請罪反省折子石沉大海,沒得康熙的批復。

這次,康熙再讓眾人說一說對於解剖術持有什麽看法,折子又要怎麽寫?

想了半天,終於找到切入點。

說起來,自己真的有錯。

由於對醫學不感興趣,翻譯時不太用心,好些話都是一筆帶過了,沒有做到四哥曾經說的「信、達、雅」。

如果最開始知道自己的譯本會成為對《心血運動論》閱讀理解的參考答案,一定逐字逐句用心翻譯,往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胤禟極為順暢把第二份反省折子寫完,充分表達了個人對閱讀解剖書的觀點。總結起來一句話,「這次敢他翻譯這類書籍,下次還敢,而且要做得更過分些。」

痛痛快快地寫完,隨便吃了頓晚飯就去裕親王府去關心一下保泰。

解剖書流入理學院,起源於保泰與李衛的打賭。

兩人還都去了亂葬崗,可以說是要直面各種言論沖擊。康熙是沒罵人,可也壓根都沒見他們。兩人請罪不成,每天的課還要繼續上。

理學院內部從夫子到學生,難免出現抱怨聲與出現排擠行為。

其中不乏曾經偷讀過書的人,指責是李衛與保泰引入了不正之風,帶壞了他們。

沒讀過解剖書的,反倒也出現了躍躍欲試者。

正所謂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這種時候借著讀書之名,曾經生疏的關系反倒更好親近起來。

早朝時,胤禟不在現場。不似老三連夜就收到消息,是天亮後才接到了四哥、保泰兩邊傳信。後來趕去乾清宮,但沒能加入請罪的隊伍,就被康熙一蹄子給撅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