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康熙對於研究解剖學, 個人持非常支持的態度。奈何他是皇帝,思考問題不能僅憑自身喜好。

為什麽在繪制《欽定骼體全錄》時要下絕對保密的命令?

因為早就預料到了眾人的接受程度,像是老三這般滿口仁義禮教之人不在少數。

解剖書的配圖非常逼真, 開膛破肚, 血管骨骼是纖毫畢現。

如果畫得不與真實情況相同, 那就失去了最初研究的意義。研究人體結構, 就是為了更好的治病。

這樣的畫作卻與主流價值不符。

歷朝歷代有解剖圖嗎?

怎麽可能沒有。

最早可查的解剖圖能夠上溯五代時期。

煙蘿子繪制了《內境圖》,是將人體內臟器的大致位置標注出來。它有明顯錯誤, 錯把肝臟標在左側、脾臟標在右側。

時至宋朝,獲得朝廷批準編寫兩套解剖圖。

宋仁宗在位時期,朝廷給出了一本《歐希範五臟圖》。不是寫書人叫作歐希範, 而是被解剖那些人以歐希範為首。

當時, 歐希範是與朝廷敵對的叛軍首領。他與手下被擊殺後, 五十具屍體被開膛破肚。朝廷命醫師與畫工將這些屍體的情況畫成冊。

《歐希範五臟圖》固然有醫學價值,但它的成書原因是更極具政治震懾含義。

後來,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在位期間,名醫楊介編撰了《存真圖》。

楊介在吸取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做了不少修正勘誤。比如校正《歐希範五臟圖》,這套書畫得很匆忙,當時沒能找到多少專業名醫加入編寫,故而錯處不少。

主動要求搞出一本解剖圖,為此做了不少時間調查,在史料記載,他前往泗州刑場, 對死刑犯的屍體進行仔細觀察。

《存真圖》問世,被後世奉為解剖圖代表作之一,更是傳至東瀛等國, 對於醫學發展的影響深遠。

康熙看過《存真圖》,在儒學盛行的東方,多數人持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觀念,楊介能寫出這樣一本書著實不可多得。

肯定楊介的同時,卻又不得不承,此書與如今西洋的解剖圖作相比仍舊差距。

難免重意而輕形,以其中『腎通於髓圖』為例子。

沒有將腎臟與膀胱聯系,而是著重將它與脊髓、大腦連同。是因為了擺脫不了《內經》中“腎生骨髓”一說。①

不過,從未認為楊介不敵歐洲醫生。

早在六百多年前,宋朝朝廷能組織解剖編書,也能允許楊介勘察被處死犯人的屍體。

當時,歐羅巴的那片土地在幹什麽?

不說六百年前了,單說一百多年前還把解剖視作禁區,還把提出勘誤的醫生給活活燒死了。

然而,知識需要不斷更新的。

一門學科的發展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由要問大清能有一個楊介嗎?能比過西洋的醫生們?

康熙沒有因為被金雞納霜救過命就一味偏向西洋學說。正如老四所言,是要取其精華,若能與中醫相結合起來,豈不是妙哉。

可惜,如今真正與他理念一致的人太少。

太醫院使用金雞納霜時畏首畏尾,更不提搞破膛開肚的研究。

不能一蹴而就地強行推廣,有的錯誤不能重蹈覆轍。

二十歲時,強行裁撤三藩,多少有些年輕氣盛了。

應該準備得更充分些,對吳三桂的反抗之心考慮得更全面些,那一場對峙就不必持續八年。

撤藩是不得不為,威脅到大清存亡的必行之事。

推行新的醫學理念卻沒有那般刻不容緩,是該徐徐圖之,最好是潤物細無聲。

活了五十歲,不會再似三十年前激進行事。

若說是怕被冠上不仁之名,倒也沒有太多顧忌。趙禎稱得史書上排在前幾的仁君了,《歐希範五臟圖》不照樣問世。

因此,胤祉大義凜然地說在人身上動刀就是血腥殘暴之行。

持有這般理論的贊同者沒幾個是真的於心不忍,更多是不願被新事物的推行觸動了固有利益。

盡管如此,康熙想到朝會上老三的一段段旁征博引,那種恨不得把搞解剖學的人在地上反復踩踏的樣子,他真是想把這個兒子扔到護城河裏靜一靜腦子。

很難不懷疑胤祉的品性。

十三的母妃去世,胤祉就敢公然剃頭。

一個人滿口的仁義禮教,把盜墓罪的罪名背得一清二楚。

對兄弟母親的離世卻是半點也不放在眼裏,連表面上的守孝也做不到。

敏妃死在初秋,天氣已經轉涼。老三的頭發多留幾天根本熱不著他,為什麽還要迫不及待剃發?

胤祉不是缺心眼的失誤,而是打心眼裏沒將胤祥當做弟弟,甚至都沒當做親人。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康熙只能以此安慰自己。

老四就很好,敢於擔責任,認了是他監管不周,導致十四與孩子們偷偷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