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第3/4頁)

胤礽啊……

康熙嘗試與這個兒子去交談,奈何又是一次不歡而散。

可以看出來胤礽絲毫無悔改之意,也不認為構陷陳鵬年有錯。哪怕是能臣幹將,為了他的利益犧牲也無妨。

這哪是賢明儲君該做的事嗎?!

正值此時,康熙收到了老四來的折子。

老四談及希望能去一次東瀛,也說明了拆船的始末。有和九弟賭氣的成分,當然主要是因為秧參案暴露出來的隱患。

折子裏分析了前朝與東瀛之戰,寫得鞭辟入裏,而提出的隱憂也頗為合情合理。

東瀛是否一直有狼子野心?

德川家上台後,本欲與明朝修好,但是明朝國力日漸衰弱,後來被清廷取而代之。

康熙拿著這份折子陷入沉思。老四提出的隱憂,也正是他最近在想的。

早些年,先帝實行鎖國政策。他改了先帝的政策,是在除掉台灣鄭氏的威脅之後。當海岸線相對太平就可以通商了。

東瀛方面對此卻無更多示好。

德川幕府不似曾經對明朝的態度,對於愛新覺羅家一直都是不冷不熱。

問,就是東瀛也鎖國了,對誰都是愛答不理。不只對清朝,對西洋人,對高麗都一樣。

然而,走私秧參這件事戳破了表象。說是說鎖國,還不是有一船船白銀漂洋過海,進入索額圖手中。

大清少銀、銅,東瀛卻有。

從幾個方面看,是該派一個有本事又能信得過的人去東瀛走一趟。

信得過的,是可以找曹寅。

康熙卻覺得曹家到底是包衣出生,做的多是商賈之事,看問題未免不夠深刻。

思來想去,這件事還就是老四最合適。

至於老九,看在他可憐兮兮的份上也能做個添頭,陪他四哥走一趟。但願跟著老四出海一趟,能改一改他身上的不靠譜。

康熙也不想對比,但是同在江南,人與事都近在眼前讓他想裝瞎都做不到。

太子的性子越發偏執,驕縱到不願意去反思自身錯誤,更是沒有那種大不了從頭再來的魄力。

相對而言,老四近兩年活得更通透了。

不像以前憋悶,對於兄弟更友愛了,也更加能沉下心處理政務。不重功勞,而是一心為公。

同樣是面對索額圖走私事件,太子與老四態度不同。

胤礽想保住索額圖的命,不該用誣陷威脅的手段。

如果他也能寫出這樣的折子,表示願往東瀛摸底調查一番,那不失為替索額圖將功折罪。

康熙說不準那種情況下會不會放索額圖一命,但他覺得至少不會似此時心灰意冷。

加以厚望的太子怎麽就變了?難道他做父親真的很失敗?

可瞧著老四的折子,他又有信心了。不是他做為父親失敗了,而是索額圖一黨對太子的壞影響太嚴重。

如今,徹底拔除索額圖一黨,再將毓慶宮能換的奴仆都換了。

給太子配上新的使喚人,也找賢明之士輔佐太子,只要一段時間是能把胤礽帶回正路。

康熙琢磨了一大圈,經過鄭重考慮列出了一張出海名單。

他本就萌生要派人去東瀛一探究竟的想法,老四的折子寫到了他的心坎上。

眼下只剩一個顧慮,就是老四與老九的安全問題,那就要把水上的精銳給兩人安排上。

此行最好低調,畢竟東瀛情況不明。

康熙卻也知道很多事計劃不如變化,能做的就確保上船的人都是可靠的,而他會保證老四、老九家裏太平。

這又想到了弘暉、弘昐,兩個孩子一路回京也不怕沒人照顧。

之前,他問過兩個孩子了一路南下的情況。

聽得出來,弘暉、弘昐對武側福晉感官不錯。武氏心善周到,為人穩重。雖然家世背景差了些,但確實當得起郡王側福晉的位置。

老九沒帶女兒來江南,不用擔心孩子的問題。他要做的是嚴守口風,別把出海消息透給老十知道。

康熙不由揉了揉太陽穴。

不是對胤礻我有多少意見,而是老九、老十分開還好。兩人要是處一塊,真怕沒到東瀛,船就被他們鬧得沉了。

此去東瀛是嚴肅調查,不能瞎添亂。

**

**

等武拂衣回到江寧,發現康熙把事情一樣樣都給安排好了。

這次連蘇培盛也不跟著去,要求上船的都是乍一看長相很普通,但其實是練家子裏的練家子。

此舉是在意料之中。

武拂衣接了旨意,表現得非常感動於康熙的嚴密保護,是能切實體會到一片慈父之心。賣力演了一場父慈子孝,她返回自己落腳的院子。

瞬間切換情緒。

現在有一個問題擺在了面前。

要怎麽告訴胤禛,隨行名單上沒他的份?

康熙嚴格安排了出行人員,倒也不是不能瞞天過海。

但第一次出海就夾帶一個人上船未免不妥。出海這種事,第一回 要表現得好,然後有一就有二,二三四五無窮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