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暴雨, 荒廟,窗外黝黑不見光。

本朝鬼故事大師正說著現場版鬼話,突如其來的叫門聲令人背脊一涼。

武拂衣表現出了作為老鬼的波瀾不驚心態。

大不了真的是來一只同類, 還能糟糕到哪裏去?

這世界要真有強悍妖魔,反而瞧到一種希望,是能逆轉時空, 回歸自己世界吃喝玩樂的希望。

帶上兩名侍衛去開了門。

大門外哪有什麽鬼,只有兩個穿著粗布短衫的半大孩子。

瞧著十一二歲,皮膚被曬得黝黑,相貌相近應該是親戚。肩上都挑著扁擔, 隱隱能聞到一股魚腥味,可能是海邊漁夫。

“進來吧。”

武拂衣打聽過,荒廟是方圓十裏唯一的落腳點,想必附近百姓習慣來此借宿。

小漁夫們顯然有點意外,沒想到今夜來荒廟落腳的人與以往不同。

雖然看不懂具體的衣料材質,可來者比見過的商人都要富裕的模樣。

當下,反而有些躊躇不前了。他們得罪不起有錢有權的人, 可別為了避雨避出麻煩來。

武拂衣懂得兩人的顧慮,世道多艱,她的語氣也柔和起來。

“這裏前不著村後不著店, 還是進來躲躲雨, 風寒了可不好受。”

漁夫兄弟倆相互看了看,覺著開門的這位老爺甚是和善,懸著的心稍稍放了下來。

“多謝老爺。”, “老爺慈悲,您真是大好人。”

這是一邊道謝,一邊進了荒廟。脫掉了蓑衣, 小心翼翼地將扁擔放在了大門旁的角落。

兩人本來也不敢靠近火堆,想要縮在角落裏就好。但在聽到殿內有一位老者自爆家門,自稱蒲松齡。

蒲松齡?

兩人立刻直了眼。

蒲松齡,山東的百姓幾乎都知道他。

哪怕老百姓大字不識幾個,但都或多或少聽過城隍、狐狸精與書生、聶小倩等等故事人物,而稱呼蒲松齡為聊齋先生。

早幾年,聊齋先生在村口巷尾收集素材,提供免費茶水給說故事的過路客。

漁夫兄弟住在的海邊小村子,村裏就有人喝過那碗免費茶水。回村炫耀,是給聊齋先生講了海上怪魚的傳說。

後來《聊齋志異》問世,村裏人都好奇書中有沒有提到怪魚?

好不容易問了隔壁村的教書先生,把書翻了又翻,爭論起《海大魚》這一篇是不是來源於他們的村子?

漁夫兄弟遇上蒲松齡,激動到忘了縮手縮腳。

主動湊到火堆邊,先是自我介紹起來自於家村。哥哥於大魚,弟弟於小魚,負責去鎮上送魚,眼下活做完了要回家。

大魚小魚問出了好奇已久的疑問,聊齋先生是否記得於胡子講的怪魚故事?有沒有把它編寫進書裏?

蒲松齡完全記不清於胡子的模樣了,但對那則怪魚故事尚有印象。

不同與於家村以為的《海大魚》,他將那種海中遇上的怪魚經歷改編了,最後寫出了《疲龍》。

“哎呦,村裏都猜錯了。”

於大魚卻沒多少失落,今天他與堂弟偶遇聊齋先生,等回村了是能好好說道一番。

一旁,於小魚躍躍欲試,“早些年,俺年紀小沒能出來送貨。後來等去鎮上,但再沒遇到您設攤了。先生,您現在還收故事嗎?”

蒲松齡不打算再作聊齋續本,剛剛也說了想寫農書與編纂藥方,但瞧著於小魚的興奮模樣,不忍打擊孩子說不收了。

“小兄弟願意講,老朽自然願意聽。往後,指不定添在哪本書裏做幾則趣文。”

以表心意,蒲松齡分給了於家兄弟兩塊幹糧。

兩人紛紛推辭,說是自己帶了。

還是武拂衣說著既然一起旁聽,那請大魚小魚喝口暖湯,正好驅掉夜雨寒氣。

這會,於家兄弟也不再推拒。

於小魚喝了湯,說起了隔壁村子的詭異傳聞。

“這是真事,發生在四年前,當年小的六歲。正準備第一次跟著爹出海,但那一年七月突發飚風風,大雨下了整整三天三夜,幾乎所有漁船都停了。”

事情就是發生在暴風雨夜。

隔壁村,鄭家有一對兄妹相依為命。

鄭大哥為了多掙些錢,在老漁夫們給出飚風將至的警告後,並未及時回航。等變了天色,鄭小妹擔心哥哥就去了岸邊。

“這一去,誰也沒想到鄭小妹撞上了鬼船。大雨裏,附近幾個村子都沒漁船出海,她卻瞧見了一艘巨大的寶船。桅杆上,掛著慘白的燈籠,多數都被風吹得滅了,只有零星幾盞還亮著。“

最初,鄭小妹沒有意識到那是鬼船。

她是來找哥哥的,放大喊問船上有沒有人見過她哥?這大船靠近海岸,該不是半途救下她哥把人給送回來了?

於小魚繼續說:“鄭小妹大叫,很快聽到隔著大雨從船上傳來回應,但那種音調詭異得很。她根本聽不懂,因為擔憂哥哥還是靠近了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