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黑芝麻湯圓(第2/5頁)

沒過兩三日,便到立冬。

本朝二十四節氣都會給官員放假,國子監裏的監生亦如是。

只不過這些年輕郎君,最近饞孟桑做的吃食饞得緊。他們從前日就開始念叨,說立冬的暮食定要回食堂用,拜托孟桑千萬做足分量。

為了讓這些郎君們吃飽,食堂眾人正在熱熱鬧鬧地做著吃食。

文廚子白案手藝漸長,正帶著手下幫工準備餃子皮;陳廚子、紀廚子等人在做著不同餡料……等到一切準備妥當,一群人圍著孟桑,準備一塊包餃子。

其實餃子這個稱呼在本朝還沒怎麽出現,雖然宮裏頭隱隱傳出來過餃子的叫法,但在民間依舊習慣性地將之稱為偃月形餛飩。

擀好的餃子皮,中間稍厚,邊緣較之略薄,一張張地疊在一處,擺在了孟桑左手邊。而不同的餃子餡都被裝在寬盆之中,依次排在她的右手邊,什麽白菜豚肉、玉米豚肉、韭菜雞蛋、素白菜……各式各樣的內餡都備下了一些。

倘若真要說有什麽遺憾,那就是孟桑前不久才將芥菜腌下去,現下還未腌制夠工夫,沒法拿出來做酸菜豚肉餡的餃子。

這麽一想,著實是又可惜,又饞酸菜的滋味。

包餃子其實沒什麽說法,花樣雖多,比如元寶、鈴鐺、柳葉、葵花等等包法,但到底還是最簡單的那種包法最為方便。

如文廚子那般早就會做餃子的,孟桑就直接撒手不管,只盯著其余初學的人。她領著他們包了幾遍,提點了一些錯處。之後見大部分人都能包得像模像樣,她便安心撇下這處,轉而去做湯圓。

都說立冬日,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而孟桑從沒這麽講究,向來是來者不拒。

吃嘛,從來都是吃一個滿足,咱們兩者都要!

湯圓她沒打算做很多口味,只提早做了黑芝麻餡料,吃的就是個經典風味。

阿蘭應了孟桑的囑咐,單獨去一旁準備做湯圓用的江米團。

眼下,她將醒過兩刻工夫的江米團推過來,沉穩的眼神中漾出些許忐忑:“師父,您瞧瞧這做得還成嗎?”

孟桑接過寬盆,按了一下江米團,又輕輕扯了扯,擡眸望著阿蘭,笑著誇道:“做得很好。”

頓時,阿蘭眼中浮現出隱隱的激動,渾身都洋溢著一種被認可的欣喜。

包湯圓其實和做月餅有些像,江米團被分成一個個的小劑子,壓一壓,旋轉著將它捏出一個碗狀。接著,往其中放入圓溜溜的芝麻餡團子,收口、搓圓,就算做完一顆湯圓。

這種活計,阿蘭與柱子做得挺熟練,也不大需要孟桑操心。

她瞅了瞅周圍,包湯圓有阿蘭、柱子與三個幫工,而陳廚子三人與魏詢、其余幫工正在熱火朝天包著餃子。

食堂中央的灶台內,兩位燒火雜役看顧著火。而灶上四口大鍋都煮著熱水,於“咕嘟”聲中,有白色熱氣撲騰向上空。

孟桑莫名有種無事一身輕的感覺,莞爾一笑,最終選擇留下包湯圓。

眾人各自幹著活,口中倒還不停閑聊。

“聽說葉相終於松口,不再駁斥承包制了?”

“不曉得,聽說葉相公提起承包制時仍然面色不佳,但到底沒再多說什麽,由著其他相公與沈祭酒商議起章程。”

“嗐,咱們哪裏管得著這些,”有人嗤笑,姿態很是輕松,“左右沈祭酒說了,哪怕日後有了承包制,食堂也還是要開下去的。咱們既不會被掃地出門,每日要應付的監生也變少許多,多好一事兒!”

徐叔怡然自得地坐在邊上,手裏捧著熱茶水,笑眯眯道:“哎呀,可盼著承包快些定下!那我就不必日日掰著指頭算月料錢,生怕撐不到月末啦。”

包著湯圓的孟桑聽見這些對話,不由翹起唇角。

徐叔和徐監丞這些日子可不好過,手裏頭就這麽些個銀錢,恨不得將一枚錢掰開使。

孟桑經得魏詢同意,將暮食的大葷改成小葷,又在提早與監生們說了立冬日吃餃子,多少也算給徐叔他們分擔了一些壓力。

這時有雜役做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咱們近日還是當心點吧,那些捉錢人得知朝廷要取締捉錢後,一個個平日在外都黑著臉,還經常聚在一處。”

他壓低了聲音,半掩著口:“不瞞你們說,我家附近一戶人家的郎君就是幹捉錢的。昨日我回去晚了些,正聽見他在家中罵個不停,怨氣極重呢!”

其余人不以為然,搖頭道:“咱們也只是聽上頭人吩咐的雜役,便是要換成承包,又幹我們何事?”

有人應道:“可不是嘛!就算是孟師傅,那說到底也只是被謝司業請去掌勺,取締捉錢與她有何幹系呢?便是換成許師傅、劉師傅,不也是一樣領工錢幹活嘛!”

“他們那些幹捉錢的,有幾個是好人?真要有什麽不滿,沖著上頭當官的去就是,賴不到咱們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