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徐州

肅王於寧夏舉兵靖難,甘州、寧夏諸衛兵力莫不來投,結集兵力過十五萬。

以此氣質昂揚之師奪取寧夏全境已在情理之中。

檄文後五日,靈州、吳忠開門喜降。

肅王軍順洛河而下,直抵韋州。

韋州城內的慶王府奢華宏偉,設計與順天府的紫禁城別無二致,其中奇珍異寶、珍奇異獸比比皆是。

撞開慶王府的時候,臃腫肥胖的慶王正躺在酒池肉林中做著春秋大夢。

被肅王軍拉下王座時,他嚇得屁股尿流,連聲哀求。

肅王見他這般醜態,半晌道:“你不配為趙氏宗親。”

*

慶王下獄。

韋州取定。

肅王又效仿關外韃靼人,將其中善騎者編為騎兵隊伍,一騎配以好馬兩三騎,牛羊五六只,火銃箭弩裝備。

號稱玄雷營。

玄雷營下騎兵五萬,裝備精良,這支隊伍作為先鋒,自韋州出發,以閃電般的速度消失在寧夏疆域,十日後竟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臨洮城下。臨洮守備軍幾乎毫無防備,在火器猛攻下半日城破,如數歸降。

過臨洮,則陜西腹地八百裏平川再無險可守。

朝野震動。

連翻調遣武侯名將前去圍剿。

肅王軍倚靠自己先鋒三萬騎兵,在這平原上連戰三路共計十萬以上步兵,三戰接連告捷,打得衛所州府人人自危,甚至有城鎮官員聞肅王軍來,便棄城而逃。

不止如此,土默部三娘子忽然起兵,帶十萬騎兵從歸化城南下,直逼大同、宣府、廣寧一線,使北邊重兵分身乏術。

肅王軍勢如破竹,玄雷營在這樣的平地之上具有壓倒性優勢,今日取一城,明日取一城,不消半月固原、平陽、鹹陽、西安先後歸降。

至此,整個陜西及陜西行都司皆歸肅王所有。

此時朝野眾人以為得了秦王府,肅王應該要修整一陣子然後再戰。

而至此,也不過到了年中盛夏,距離在寧夏檄文之時,亦只過去了三個月而已。

可後續步兵一到,玄雷營再次重整,自西安向東,又拔洛陽、開封二城。此後玄雷營順渭河而下,出陜西、入中原腹地,直逼徐州。

*

徐州城外三仙台腹地中如今遍布白色營帳。

比起半年前還在陰山時千人隊伍不同,此時的肅王軍抵達三仙台的有三萬玄雷營騎兵及後續補給部隊,已有五萬余人,一眼看過去,白色營帳層層疊疊,抵達山下天邊,看不到盡頭,甚為壯觀。

營地設置三層柵欄,期間巡邏軍隊來往有秩,在其中軍帳前有一高聳桅杆,上面掛著“肅”字大纛迎風飄展。

有信鴿落入營地中,斥候取了信息,小跑入了中軍營地,送到了門前出來透氣的將領手中。

“陶將軍,有遠方急報。”那斥候道,“是從徐州那邊過來的。”

這幾個月以來的奔波和殺戮,讓陶少川年輕的臉上青澀盡脫,只剩下冷硬的殺意,他從士兵手中接過那急報,打開來掃了一眼。

轉身掀開簾子,送了進去。

中軍帳中的爭論已經有大半日了。

陶少川掀簾子入內時,肅王正坐在正中馬紮上,剩下幾位將領爭執不休。

寧夏總兵步項明跟著大部隊打了前鋒,在沙盤上指著徐州道:“徐州處大運河與黃河交匯,各類水系穿城而過,周遭一馬平川、阡陌縱橫,可以說無險可守。然而徐州自古乃是貫通南北的水系要道,朝廷十分重視,急調了南京的寧宣侯周問雁過來駐守。周問雁號稱大端第一武將,此次趙戟十分重視,親封其為平亂大將軍,看來是打算力保徐州。”

自甘州而來的總兵張錫全是個脾氣火爆的孔武有力的大漢,聽了步項明的話已有些安耐不住:“管他怎麽想,是不是要力保徐州。他們這些南方的兵卒不善騎射,咱們五萬鐵騎,沖過去能把徐州碾平。”

“那可是周問雁。”步項明嘆了口氣。

“老子等的就是周問雁。寧宣侯從無敗仗,寧宣侯天下第一。這話在北邊還沒聽夠,我倒要會會這個周問雁。”

步項明翻了個白眼,無奈問肅王:“王爺如何看?”

肅王只安靜聽著,此時也不答,只問:“少川得了什麽消息?”

蕭絳正看完了陶少川手裏的新情報,便道:“周問雁來徐州的時間比我們預計的要早,一路發出軍令,命周遭衛府軍於徐州結集,又命駐兵和軍戶百姓加固城墻。我們來之前,城墻高了兩尺不說,如今徐州城有二十萬大軍。”

二十萬大軍。

這幾個字說出口後,整個中軍帳內便安靜了片刻。

張錫全冷笑一聲:“二十萬大軍也不過是步兵,又能怎麽樣。糧食再多,也有消耗的一天。城墻再高,也有挫平的一日。”

“這二十萬大軍,已經過了大運河,在西岸列陣紮營,等著我們。”蕭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