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所謂知道

陰山腳下,乃至漠北漠南,甚至於大端北疆,很少有人不知道三娘子這個女人。

九歲時,作為部落首領之女,嫁給了土默部俺答汗,被尊稱為鐘金哈屯。隨著俺答征戰南北,驍勇善戰,不輸男子。促成了與大端休戰互市,大端封俺答為順義王,三娘子為忠順夫人。

自那以後二十年,這征戰無休邊疆之地才終於得以休養生息。百姓無不對她感恩戴德。

更效仿大端,在草原上建起了一座恢弘的歸化城。

可以說俺答汗老去後,整個土默部背後的主人,便是這位三娘子。說上一句奇女子都算是輕慢了她。

*

草原上的雄鷹亦要向她低頭臣服,便是最嗜血的梟雄亦要敬她三分。

“太初,你計劃如何?”趙淵問他。

“年輕時我蹭遊歷漠北,與現任土默部樞密院事乃真有過交往。我可去信歸化城,請他代為轉達我等欲尋忠順夫人支持之意。”

“也興入侵寧夏的帳還沒有跟土默部算清楚。如今倒要去討好三娘子嗎?”蕭絳第一個不平開口道。

“不是討好,只是尋找同盟。”

“同盟?”蕭絳道,“也興在我寧夏屠城十幾座,殺人數萬。我們又砍了也興的人頭。血債抹不平,怎麽談同盟。”

“土默部號稱三十萬戶,雄踞一方。並不懼寧夏兵力。請問蕭將軍,也興死後,土默部可有再興兵來戰的跡象?”

蕭絳一怔:“倒是沒有。”

“這難道不能表明三娘子的意願?”謝太初說,“俺答衰老,土默部不穩。也興本就只是想乘虛而入,我們在寧夏收拾了也興,也就架空了他父親吉默的實力。算是為三娘子除去心頭之患。她怎麽會興師而來?更何況,土默部只是蒙古族的一只部落,西有瓦剌,勢同水火。它無意在此時與大端為敵。”

“道長,若按照您的意思……如今寧王登基。三娘子只需要與寧王交好,便可達到這一目的。”闞玉鳳說,“又何必冒險馳援我等。”

“殿下已明白了?”他問趙淵。

“因為……”趙淵道,“因為三娘子所求的安定非一時之安定,而是數十年,乃至百年之安定。她十分清楚,趙戟給不了。”

趙淵說完。

眾人若有所思。

謝太初看他,有些欣慰。

曾經輪椅上謹小慎微的樂安郡王,終於成為了今日謀定全局的肅親王。

他瞧著他一步一步走過來。

步履蹣跚,異常艱難。

然而那些過往給予他的一切,都讓他今日與未來璀璨奪目,光彩耀人。

雖然還未看到最終……謝太初肩頭的重擔似乎已經輕了一些,他仿佛瞧見了那一刻,他功成身退、重回陰影之中的一日。

那樣他便能放下心來……

“我可修書一封給乃真。”他收回心緒道,“乃真官職雖然不高,卻深得三娘子信賴。請他代與三娘子約定在歸化城外大青山腳下會晤。殿下以為如何?”

趙淵點頭:“便按太初所言好了。”

*

眾人有了方向,便從長計議。

謝太初當場撰信一封,傳令兵快馬加鞭出了營地。陶少川帶小隊隨趙淵及謝太初三日後清晨奔赴歸化城。接著眾人便四散去重新整編隊伍。

趙淵便帶著陶少川回了大帳,翻看蕭絳自寧夏來時帶過來的一些簡訊。

趙戟登基。

因寧夏之事,趙戟與舒梁產生了罅隙。

嚴大龍被重用,嚴雙林被任命為養心殿掌殿太監。

沈逐撅北鎮撫司左鎮撫使。

韓傳軍升任開平、大寧二地巡撫。

段寶齋調入韓傳軍麾下任參將一職。

……

每一個信息,都像是棋盤上的棋子,預示著敵手如何布局,更能看到更遠的棋路,算出他下一步要如何行進。

曾經,他也不過是棋盤上一顆孤立無援的棋子。

卻逐漸已經形成了氣候,卷入了混戰之中。

趙淵盤腿坐在帳下。翻著那些簡訊。

進寶齋那邊消息總是靈光的,京城的最新局勢三言兩語便說得清楚。這些信箋上都有拆過閱覽的痕跡,還有人仔細用小楷寫了批注。

那些小楷清秀,筆鋒銳利,輕易能讓人想起殺敵之時道魔雙劍上泛起的寒光。

還有寒光映照下同樣冰冷的眸子。

趙淵略有些出神。

爐子上的鐵鍋,熱水咕嚕嚕冒著熱氣,陽光從窗紗外鉆進來,讓整個帳篷都暖洋洋的。

他擡睛從門口看出去,蕭絳正從坡下入帳,進來後抱拳笑問:“凝善道長人不在?”

趙淵收了神思,將信箋推過去:“他背了行囊,與當地牧民去附近采藥了。

蕭絳將那些信箋在爐子裏燒了才問,“王爺喚我何事?”

趙淵對他說:“我想查傾星閣的事。”

“殿下不信凝善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