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大召寺

與謝太初所料幾乎不差分毫。

一行三百人從陰山大營出發,未到大青山時,傳令兵便已從歸化城折返,還帶了來自三娘子的羊皮信。以蒙古文字書寫,約定在歸化城大召寺中會面密聊。

“若要進大召寺便要入歸化城範疇,雖然在歸化城以南,多少總有些冒險。”陶少川有些憂慮起來,“我們隨行騎兵只有兩百,還有一百人乃是腳夫和糧草押運。如果入歸化城,一旦韃靼人有什麽不詭心思怕是有去無回了。”

“此事確實與計劃不符。”謝太初道,“只是俺答年邁,忠順夫人離開歸化城想必也惹人注目,將會晤之地定在大召寺並非沒有緣由。如今歸化城內是個什麽動靜?”

那傳令兵跪地道:“各位大人有所不知,王爺與道長的懸賞畫像,十日前由大同送到歸化城府衙,如今已經張貼遍布歸化城。”

“那若入城便有被認出來的風險。殿下怎麽看?”謝太初問。

趙淵沒有思考太久:“去。”

“可王爺您的安危最重要了,鳳哥回頭知道我們縱容您涉險,道長他不敢說,我是定要挨罵的。”陶少川擔憂。

“去,尚可一搏。不去,則坐等末路。”趙淵道。

“我與殿下同去。”謝太初說。

陶少川急了,一咬牙一跺腳:“我也同去!總不能做縮頭烏龜在城外等你們。”

*

人馬又沿著陰山大青山山脈行進一日,豁然開朗。

眼前一望無際的敕勒川草原上遙遠的出現了一座青色的城池,它在綠色的草原上顯得分外的和諧又異常的美。

“庫庫和屯。”謝太初說,“漢意為青色的城……聽說歸化城由俺答和三娘子耗費十年時間建成,所有的磚都是青色的,遠處看起來就像是敕勒川上最美的海子那般明亮。”

待走得更近了一些,便看得更清楚了一些。

那座偉岸的城池,由無數青磚堆砌。

高聳的城墻,蜿蜒的黃河,綠色的草地,組成了一幅絕美的迷人景色,讓來過這裏的人,都無法忘懷。

趙淵一行人打扮成大端商賈模樣。

歸化城周遭有常駐關卡,關卡守備倒是謹慎,將貨物仔細盤查,反而松懈了身份盤查,貨物確認無誤後,便發放了準入身牌,放開關卡,讓二十余人往歸化城而去。

與寧夏地區的嚴防死守截然不同。

歸化城周遭大路蜿蜒,隨時有從大端來的商旅隊伍經過,有些當地的牧民已在城外沿途擺攤,將些當地的特產拿出來與大端商人交易買賣,足見當地商貿昌盛。

待入城時又被盤查一次,一行人便已入城,又行不久便已經瞧見大昭寺外八座釋迦塔,塔上纏滿了五彩的哈達,更有蒙、藏、漢族打扮得平民在塔前叩拜。

一行人繞到大召寺側門,便有著韃靼傳統服飾的一名官員與幾個韃靼侍衛侯立。

見一行人來後,便迎了上來,打開側門,馬車便行入大召寺偏僻之地。謝太初扶著趙淵下車。

“肅王爺,謝道長,一路辛苦了。”

那官員上前行禮,正是乃真。謝太初回禮後,他笑著說:“鐘金哈屯已在寺內久等了。請二位隨我來。”

大召寺受藏傳佛教影響極深,建築亦兼容藏漢兩地風格。各寺匾額上以漢、藏、蒙三族文字標識。

此時已至隅中,光陰入內,金頂閃耀,寺內誦經的聲音響起,在寺廟深處有一喇嘛教大殿,期內還在修葺,相對偏僻。

在大殿深處,有一銀佛真身隱隱約約,在朵朵蓮花等下泛著銀光,卻又隱藏在幔罩下看不清楚。

“前些年,歸化城剛建起時,三世活佛便來過大召寺祈福,我在活佛面前立誓,若我土默部可以與大端達成互市之約定,從此結盟修好,百姓可安居樂業,我便用最純凈的銀子為佛祖鑄等身像。三世活佛說佛祖已聽見了我的祈求,果然自此歸化成與敕勒川平原安定祥和。於是我立釋迦八塔,又廣集白銀近萬斤,為釋迦牟尼築造這銀佛神像。”

從陰暗處有一著蒙古華服的婦人緩緩走了出來。

她面容雍容華貴,帶著上位者的高傲,看起來四十來歲,舉止落落大方,她緩緩走近二人身側,打量了一陣子那未曾完全鑄成的佛像,雙手合十念了句經文。

“忠順夫人。”二人行禮。

此人便是土默部真正的掌權之人,以強有力的鐵腕,將整個蒙古東掌握在股掌之間的女人——三娘子鐘金哈屯。

“如今銀佛即起,可敕勒川的平和卻維持不了多久了。”她嘆息一聲,這才回頭看二人,最後目光注視在了趙淵身上,“沒想到你果然來了。”

“夫人邀請,淵怎可不來?”趙淵說。

三娘子反問他:“你知不知道歸化城各處都張貼著你與這位謝太初的懸賞令?我隨時可以抓住你,向大端皇帝邀功,你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