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第3/4頁)

話音一出,屋內之人皆是一驚。

一旁倒水的小太監手一抖,連壺都險些從手中掉下。

老太監立即蹙眉,將屋內一幹人遣退,隨後他躬身來到榻前,小聲與皇帝耳語,片刻後,皇帝蹙眉望著不遠處站著的兩人。

他這糊塗的毛病又重了,若不是身旁有的宦官提醒,恐怕他還沒有意識到眼前的李蕭寒與孩童時截然不同,永安侯也已經在幾年前病逝了。

皇帝嘆了一聲,靜坐了片刻,這才接著道:“可成婚了?”

裴懷知道這又是再問李蕭寒,便側身讓李蕭寒上前回話。

李蕭寒恭敬拱手,“回陛下,臣未成婚。”

“看上哪家姑娘,朕幫你賜婚。”那年若不是永安侯替他擋了一箭,恐怕他早已躺進泥裏,這個皇帝也輪不到他坐,皇帝趁還記得住這些事,便想替老永安候這唯一的兒子做些什麽。

李蕭寒道:“勞陛下費心了,臣一心為朝廷效力,兒女之事暫不做考慮。”

皇帝忽然笑道,“同你爹一樣,當初我這樣問他時,他也是這樣說的,一字不差。”

歇了會兒,他又沖李蕭寒道:“仲任啊,你可是朕親封的永安侯,那農家女雖好,可終究與你身份不配,莫要再動娶她的心思。”

李仲任是李蕭寒的父親,老永安侯。當年他與農家女的事情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就連裴懷也從未聽聞過這樣的事,所以待皇帝說完,他又是面露驚訝地看著李蕭寒。

見李蕭寒神色平靜,他心下頓時了然,這件事李蕭寒是清楚的。

兩人出來時,皇帝已經歇下。

其實早在年前,皇帝就已經出現了忘事的現象,不過那時還能將人認清,沒想到這幾日愈發嚴重了。

不用裴懷提醒,李蕭寒也知此事不可外揚,一日未立太子,便是三皇子裴懷代理朝政,也依舊會讓有心之人掀起事端。

皇帝膝下七位皇子,大皇子裴愉如今算是徹底失勢,二皇子與四皇子均未活過而立,三皇子裴懷代理朝政,剩下三個年歲都不大,最大的也才剛至七歲。

李蕭寒從皇宮裏出來,直接去了大理寺,案子一時半會還結不了,拔出個蘿蔔帶了一地泥,當初替裴愉做這些勾當的不在少數,如何處置這些官吏,也夠大理寺頭疼幾日。

這兩日上京新進了一個江南的戲班子,李老太太在襄州時就養出了愛聽戲曲的習慣,回到上京便一直心心念念,一得消息,她立即差人將戲班子請到府中。

一早就在園子裏開始搭戲台子,晌午過後,戲台子正好搭完。

李老夫人睡了半個時辰起來,興致十足地帶著兩個何家姑娘往園子去,格蘭院自然也提前打了招呼,就是春和堂她也差人叫了林月芽。

長公主昨夜沒有睡好,一直在想李蕭寒說的那些話,她也還未想好該怎麽和裴瑩盈開口。

她原本不想去湊熱鬧,裴瑩盈知道府裏進了戲班子,就來叫她一起去聽戲,長公主知道若是這次裴瑩盈離開上京,以後不能再同這個侄女見面,心裏一時有些難受,就隨著她一同去了。

春和堂這邊一得消息,季嬤嬤便招呼林月芽更衣梳妝,不論是妝發還是穿戴,都按照該有的規矩來,既不會太素,又不會出風頭。

林月芽到園子的時候,李老夫人和長公主還沒到,季嬤嬤說了,不能讓別人等她。

林月芽困乏極了,走起路來都費勁,還不光是腿腳的問題,整個身下都發軟。

李老夫人和長公主沒到,她一時也不能落座,便只好在園子裏四處逛,看到園門口一行人朝裏走,便又立即上前規矩行禮。

李老太太望著林月芽不住地笑著點頭,她讓林月芽同兩個何坐到一桌,在戲台子靠右邊的地方。

李老夫人和長公主在中間,裴瑩盈坐在長公主旁邊。

季嬤嬤腿腳不好,沒陪著過來,小桃和碧喜想要聽戲,此刻一左一右站在林月芽身側。

這第一出是個逗樂的折子戲,李老夫人笑得抹眼淚,幾個姑娘也忍不住掩嘴笑。

第二出講的是一樁前朝殺母留子的事。

前朝皇帝殘暴不仁,當政期間做了許多有違人倫的事,百姓揭竿而起,最後裴家稱帝,改朝換代。

李老夫人看的時候沒忍住又罵了幾句。

長公主心裏有事,這戲曲大多數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沒什麽反應。

裴瑩盈不喜歡這種悲悲戚戚的戲,還是覺得頭一個有趣,她一個勁兒嘀咕怎麽還沒唱完。

林月芽是看進去了,見那母子分離時,還偷偷抹起眼淚。

何家兩個也是跟著嘆氣。

小桃是又氣憤又難過,看到手持長刀的角兒上場,她眉頭忽然一蹙,隨即眸光一動,立即擡手握住纏在腰間的長鞭。

作者有話說:

林月芽:別問了,再問就堵你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