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第2/2頁)

“……縊死傷痕不會鎖閉,且斜行向上,有提空現象,而被勒死,傷痕通常會出現鎖閉,且無提空現象……”

用白話點來講,自縊是前頸部受力,導致人窒息而死,所以後頸部不會出現勒痕。而人為勒死的,作案者為了把人勒死,必然要用力,這樣繩索就會在死者後頸部出現閉合型的淤痕。

“且最重要的,你們看她頸部,她的頸骨並無斷裂。自縊而亡的人,整個人懸空掛在繩索上,只有頸部受力,怎可能頸骨不斷裂?”

所以,永淳是被人謀害的。

一個被人謀害的人,怎可能是下毒後畏罪自殺?

沙哈裏部和科萊粟部的人,久居草原之上,雖因和大燕關系密切,知道不少關內的事情。

他們知道中原任有各種神乎其神的斷案手法,但這還是第一次親眼目睹,且有理有據,不容人辯駁。

彭德鐸郡王似乎還有些不信,示意他帶來的蒙古大夫上前去查看。

蒙古大夫上前摸了摸屍身的脖頸,果然沒有斷裂。

這時,衛傅說話了。

“大燕和漠南各部一向關系親近,可值此重要之際,偏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還望兩位郡王能和大燕一心,勿要中了離間之計。”

彭德鐸郡王汗顏道:“衛大人見諒,本王也是一時氣急……”

“親人之死,痛如挖心,本官能理解,只怪這背後離間之人用計之深,殺人誅心,不過當下還是先找出背後兇手,平息此事才對。”

衛傅肅色道:“兩位郡王,本官有一計,若能依照施行,說不定能找出背後真正兇手,以及潛藏在營地裏的奸細,還望兩位郡王能夠配合。”

因為大燕這幾個官員的從中勸和,兩部才避免兵刃相見,才解開這一場誤會。

彭德鐸有彌補心態,薩克圖心存感激,自然沒有不同意的。

之後彭德鐸郡王假裝與沙哈裏部沒談攏,和薩克圖在帳裏打了起來。

帳外,雙方人馬也開始交戰。

大燕的一眾官員紛紛落荒而逃,走遠了才又是露出又是感嘆又是扼腕的神色。

看樣子這是談崩了!

兩部混戰,閑雜人等自然不敢靠近,巴不得躲遠點,免得受池魚之殃。

可混亂中卻有人靠近窺視,還有人悄悄離開了營地,而衛傅這邊派出的人,則跟著順藤摸瓜,抓了不少人。

事情開始得快,結束得也很快。

等到傍晚時,營地裏有異常的人已經抓了七七八八,也審了個大概出來。

這裏頭不光有衛拉特部暗藏的奸細,竟還抓到幾個羅刹人的釘子。

這些奸細潛藏之深,讓人瞠目結舌,竟都是跟著二部而來的,格拉圖汗部有,哲布圖克圖汗部也有。

且是埋藏多時,連他們本部與之相熟的人,都不信對方是奸細。

顯然埋藏的不是一年兩年。

這次竟全動用了!

而為何會盯上永淳,其實也不難理解。

這次衛傅是會盟主使,與之來往叢密的人,自然暗中被所有人關注。

永淳和衛傅的關系,也不是什麽秘密,而永淳是誰,其哈瑪兩個妻子之間的矛盾,稍微找沙哈裏部的人打聽一下就能知曉。

於是奸細就臨時策劃了這一出,利用其哈瑪家室不穩,又牽扯三方,意圖制造混亂。

他們所做的也不止這一次,之前泄露大燕前線失利的消息,也是這些奸細們做的。

他們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從中攪黃了會盟。

……

查到本部來,格拉圖汗部和哲布圖克圖汗部,自然不可能不知情。

誰知自己部落裏竟隱藏了這麽多衛拉特部和羅刹人的釘子。

衛拉特部和羅刹人為何這麽居心叵測想攪黃會盟?

自然是不希望兩部和大燕結盟。

敵人不願的,自然是我願意的。

基於這種心態,倒讓衛傅一時解決了兩部心思浮動之事,這倒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唯獨就是可惜了那兩個女人。

尤其是永淳,迷惘多年,好不容易想明白了,卻慘遭毒手。

也許沒有和衛傅的相遇,她還能繼續平靜地過自己的日子。可這個也許,顯然是立不住腳的。

即使沒有這場事,以她之前的情況,恐怕離發瘋也不遠了。

該怨衛傅嗎?

這次是其哈瑪帶永淳前來,甚至主動讓之與衛傅和福兒交往。

該怨其哈瑪嗎?

他也在試圖解決問題,寄望用外力能讓永淳想開一些。

只能說命運這個東西,總是讓人唏噓感嘆。

這次事後,福兒沉默了好久,命運的無常,永淳的可惜,讓她更加體會到,她和衛傅之間的來之不易。

與此同時,終於有好消息傳來了。

前線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