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眾生皆苦(第2/5頁)

反正說了也沒人信,不如不說,現在中原還亂著,說那些還太早,在中原沒有被內亂霍霍到“生民百余一”之前,胡人的確沒本事入主中原。

總之就是,他現在只想培養人才為己所用,不管將來是維護儒家正統還是保住華夏血脈傳承,至少在現在,他要做的只是給自己培養幾個能用的人,老爺子應該明白他的意思了吧?

楊彪被他說的一愣一愣的,袁家小子說起話來溫溫和和慢慢吞吞,怎麽一句接一句讓人完全不知道該怎麽反駁,他開放書院開放藏書樓為的是維護中原正統,如此一來,誰家敢有意見就能按上勾結外族意圖顛覆華夏正統的罪名,這般罪名一旦壓下來,家族幾百年的名聲可以說是毀於一旦。

活著的族人被人指指點點擡不起頭,死了之後到列祖列宗那裏也不好交代。

這究竟是想幹什麽?

楊太尉難得有些迷茫,他歲數不小了,自認為經歷的事情已經足夠多,可是即便如此,他能想到的也不過是面前這人想要趁亂崛起。

如果心裏還有著朝廷,就當個一手遮天的權臣,如果心裏沒有朝廷,就直接改朝換代登基稱帝。

治理天下和治理州郡沒有太大差別,這人能在短短幾年內將冀州治理的這麽好,甚至還有余力插手別的州郡的事情,已經能夠說明即便把整個天下交給他,他也依舊遊刃有余,只看他到底是怎麽想的罷了。

他以為他的猜測不會有錯,這種情況之下,任誰處在這裏也會和他同一個想法,要麽當權臣,要麽當皇帝,難道還有別的路不成?

楊彪自認為已經看透了形勢,可是現在,聽完袁家小子這些交心底的話,他又有些拿不準了。

算了算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他只要教好陛下置身之外就行,只要火燒不到自己身上,任外面如何天崩地裂都和他沒有關系。

既然袁家小子打定主意要將那些在世家大族中珍藏了幾百年的書籍公之於眾,他不看那些書也在藏書樓擺著,正巧書院裏有不少名家大儒在,或許還能聚在一起手談幾局。

陛下愛書,對醫書、農書等各種書籍都很有興趣,政事方面反倒不怎麽上心,這樣也好,不接觸政事就等於遠離危險,多讀些聖人之言,將來能成為一代大家也好,至少安全上有了保障。

以袁家小子的為人,就算將來真的發生什麽,只要陛下不主動生事就沒事,他活了幾十年,這點看人的本事再沒有豈不是白活了那麽多年。

兩個人出來時表情都輕松了不少,曹操一直在門口候著,看他們出來連忙迎了上去,雖然不知道大哥和楊太尉在屋裏說了什麽,但是他有預感,可能不是什麽好事。

楊彪性子執拗,如今的鄴城是大哥當家做主,朝廷只剩下寥寥幾人,連在長安時那種空架子都撐不起來,就算陛下能夠忍受,楊彪堂堂太尉也忍受不了。

王允在長安擅權專政,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將關中禍害成如今這等情況,董卓當年燒殺搶掠是毫無遮掩的明搶,王司徒慢刀子殺人比董卓更能折騰,現在他們家大哥被陛下拜為司徒,楊太尉肯定對他們家大哥心懷不滿,別不是仗著大哥脾氣好不和老人家一般見識才把人喊到屋裏倚老賣老吧?

曹孟德板著臉站在廊下,一身戎裝威風凜凜,個頭不高氣勢卻撐得非常足。

原煥笑著朝他點點頭,和楊彪一起去找小皇帝告辭,然後才帶曹操回府,“行宮裏戒備森嚴,楊太尉和陛下都住在此處,孟德不用這麽緊張。”

曹操臉色稍緩,沉默了一會兒,實在沒忍住開口問道,“大哥和楊太尉說了什麽?”

兩個人在屋裏待了那麽長時間,肯定不會幹坐著,他平時也不是好奇心嚴重的人,只是天子和朝臣都從長安而來,他剛剛主動請命前往關中,沒準兒說的事情和他有關。

原煥無奈搖搖頭,“老爺子剛才沒說什麽,只是對書院略有些不解,關中目前由麹義高覽二位將軍率軍駐守,奉孝也隨軍前去,孟德要是惦記關中,明日可以去官署看看,戰報大多在官署由文若和公與等人處理,提前看看那邊的情況也好,不至於年後去關中兩眼一抹黑。”

曹操點頭應下,安安靜靜坐在車廂裏,心裏想的不是關中,而是那久聞其名未見真身的鄴城書院,兄長借書院來培養人才,他到關中之後是不是也能效仿?

他沒兄長那麽大的手筆,不敢直接在兗州興辦書院,本來和兗州那些世家打擂台已經很折磨人,他要是再像大哥一樣在昌邑興建一座允許寒門子弟讀書進學的昌邑書院,只怕消息傳出去第二天,烏程侯就要率兵來官署救他。

關中正亂,又不像兗州那樣世家大族的勢力盤根錯節,河東的世族看在大哥的面子上睜只眼閉只眼也就過去了,正是他施展拳腳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