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眾生皆苦

原煥既然敢將鄴城書院以及藏書樓對所有人都開放的事情告知天下,自然不會什麽準備都沒有,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有舊,楊彪和他說這些是看在兩家的交情上,換成其他人只會暗中使壞,沒有給人使絆子還提前打招呼的的道理。

老爺子拿他當晚輩才出口相勸,他不是聽不出好壞的人,所以才有耐心給老爺子掰開來解釋,換成其他人過來,別說解釋,能多給一個眼神都是他有涵養。

楊彪沒指望自己的話能被聽進去,他只是想提醒袁家小子做事不要那麽急躁,有些事情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如果輕而易舉就能成事,古往今來也不會有那麽多失意之人。

原煥面對老爺子時態度極好,老爺子說什麽他都認真聽,聽完之後再回話,半點也不會讓人感到敷衍,楊彪本來是勸他做事別那麽拼命,好歹給自己留條後路,免得將來後悔莫及。

結果到了最後,被說服的反而是他這個想勸人的。

原煥非常清楚楊太尉的性情,像老爺子這樣盡節護主之人,心裏地位最重的不是弘農楊氏的利益,而是大漢天子,不管天子之位上坐的是劉辯還是劉協,他都能拼了性命去保護小皇帝。

天下紛亂割據,中原戰亂不休,南方割據自治者更是數不勝數,在朝廷顧及不到的地方,兵士驕橫、賄賂公行、用人濫進、州邵荒涼,百姓困苦久矣。

天災不斷,戰亂綿延,百姓的日子過不下去,讀書人世家子又能好到哪兒去,若無人主動推動儒學傳播,將來戰亂四起,讀書人連命都保不住,誰還有精力教習儒學?

孔夫子和孔門聖賢在先秦時期那麽艱難的條件下給後人留下那麽多典籍,儒學能傳播到現在不容易,若真的因為戰亂而丟了傳承,這個責任誰擔得起?

原老板內裏畢竟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看上去再怎麽孱弱溫雅也擋不住他一頂一頂給人扣大帽子,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他是為了在亂世中維護儒家文化,力求中原正統薪火不息,不管怎麽說,他只知道以現在的情況來看,事情並沒有朝壞的方向發展。

——大廈不傾,匪一瓦之積,黎庶之安,乃眾賢之力。【1】

一個人一個家族能做的事情有限,天下所有人都能讀書,人人都能說上幾句《論語》《大學》,屆時即便大漢亡了,也不至於被外族入侵滅絕中原傳承。

他不是說關外烏桓、鮮卑、匈奴那些已有不臣之心的外族會打進中原,只是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反正多防備著點兒總沒壞處。

世家反撲歸反撲,如果在他剛開始行動的時候給他使絆子,鄴城書院未必能招來那麽多讀書人,可惜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他在冀州經營的越久,世家那邊就越沒有勝算。

亂世之中只嘴皮子能說沒有一點用處,手裏有兵有糧能打才是硬道理,汝南袁氏是關東世家門閥之首,地位之高天底下再找不出幾個比他們還厲害的,可是結果呢,董卓還不是說屠滿門就屠滿門。

兩漢之後接三國,司馬氏摘了曹魏的果子建立晉朝,朝廷控制不住北方異族,緊隨其後就是慘絕人寰的五胡亂華,匈奴、鮮卑、羯、羌、氐先後建立十幾個政權在中原大地上互相攻訐,被後世熟知的有這五個胡人部落,其實試圖在戰亂中分一杯羹的遠不止五個部落。

——恒代而北,盡為丘墟;崤潼已西,煙火斷絕。齊方全趙,死於亂麻,於是民生耗減,且將大半。【2】

胡人入主中原對中原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跟隨部落首領一路打到中原的都不是等閑之輩,即便只是不起眼的小兵也能濫施淫威草菅人命,中原百姓稍有不慎就會落得全族慘遭屠殺的下場。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這句話用來形容胡人統治下的中原簡直形象的不能再形象。

——宗廟焚為灰燼,千裏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自開天辟地,書籍所載,大亂之極,未有若茲者也。【3】

田地荒蕪城池破敗,百姓流離失所,如果任由事情發展下去,天知道什麽時候會走上史書上記載的那條老路。

既然將來的情況已經壞的不能再壞,他現在不管成還是不成,結果都不會比五胡亂華更差勁,就算真的被世家反撲壓了下去,至少他還有將北方胡人趕跑的把握。

在胡人作亂之前先將邊境的胡人消滅一波,有生力量大半死在戰場上,邊境總有多幾十上百年的時間可以喘息。

當然,他只是隨便想想而已,這種事情自己知道就行,沒必要說出來嚇唬人,他知道五胡亂華,旁人可不知道,即便他說出來也不會有人相信,邊關胡人臣服已久,就算是作亂也不過是小打小鬧,怎麽可能入主中原?

他可以確定,十個人裏有十一個都是這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