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第3/4頁)

怎麽只有牛頓一個人和胡克死磕?怎麽胡克和牛頓結仇之後還一臉懵,不明白自己為什麽和牛頓結仇?

在李彤看來,巴羅英年早逝的時候,牛頓和胡克的矛盾就不可調和了,這不是理所當然嗎?老師的腦子這時候怎麽不好使了?

胤礽聳肩:“文化背景不一樣。而且牛頓對胡克的打壓,也不是這麽單純。除了為老師報仇之外,打壓胡克這個老學閥也很重要。再者,牛頓對自己的學術成果看得很嚴實,厭惡別人沾染。咱們大清科學會副會長萊布尼茨在微積分上不也和他結仇了嗎?人性很復雜,沒有純粹的好與壞。”

李彤撫摸著胡克的實驗畫稿,道:“真的好復雜,我還有的學。”

胤礽沒有安慰李彤,他道:“確實應該多學一些。以後大清科學院會如此走,都系在你一個人身上,你擔子很重。”

雖然後世總會弘揚努力的效果,比如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什麽的。

其實一件殘酷的事是,科學家就是吃天賦。沒有天賦,再多努力都沒有用。

特別是在這個科學剛剛啟蒙的時代,完全是靠天賦火花點燃。

後世科學理論已經趨於成熟,才會有許多人埋頭苦幹幾十年,用笨實驗的方式得出成果。

在以牛頓為代表的這個十七世紀、十八世紀,科學家們的主要成就都集中在四十歲之前。數學家的話,都集中在三十歲左右。

對數學家來說,如果二十歲之前沒有在數學上顯露出獨樹一幟的天賦,那麽他未來幾乎也不會在數學上有成就了。

而即使是後世,數學仍舊和那個科學剛剛啟蒙的時代一樣,只吃天賦。

如果翻一翻中外得獎的青年數學家們的履歷,就能看到他們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基本上獲得過成就。

數學就是這樣,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李彤恰好就是一個“會”的人。

在十七世紀、十八世紀這個科學界群星薈萃的時代,胤礽不相信大清這麽大的地方,沒有一個能比擬外國群星的人。

他找到了李彤。

他相信李彤就是這樣一個人。

所以胤礽對李彤寄予厚望。

李彤感受到了胤礽對他的厚望,深呼吸了一下,點點頭道:“我會努力。”

她對胤礽真正動心的時候,就是感受到胤礽對她強大的信心和給予的厚望的時候。

作為女子,她從小到大聽了太多當今女子該如何的說法。

即使是小時候曾經特別喜歡她鼓弄機械學習算術的父親,在她漸漸長大之後,也不準她再讀那些閑書。

“女子學數,能算個賬管好家就已經足夠。”

“你怎麽又用錘子在敲東西?女子不能如此粗俗。”

“不要和工匠混在一起,你將來怎麽嫁出去?”……

陌生人在嫌棄嘲笑她,愛著她的人在嘆氣和頭疼,李彤一度茶飯不思,渾渾噩噩。

直到她感受到胤礽對她的信任期盼。

“現在世界科學界群星薈萃,大清也應該有自己的星星。”

“我相信,你將成為那顆亙古不變的科學之星。”

胤礽那時候並非向她表白,這句話聽在她耳中,卻是最動人的情話。

士為知己者死。

為了這句話,李彤便是死了都心甘情願。

她要成為胤礽期望中的那顆星星。

她會成為胤礽期待中的那顆星星。

……

胤礽真是一點浪漫情懷都沒有。

他給未婚妻安排完沉重的任務之後,就匆匆離開,去視察弟弟們幹活情況。

李彤沒有送胤礽離開。

連目送都沒有。

她有自己急需要做的事。比如把科學院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胡克的弟子們召集起來,整理和研究胡克的手稿,為大清科學院編纂新的教科書。

兩所大學的數學、自然科學課本都是出自李彤之手。當大清科學院中的大清人不多的時候,全靠她撐起兩個大學的教材編纂任務。

所以即使快成婚了,李彤也沒有空回家備嫁。

甚至本該由新娘子自己縫制的嫁衣,也是宮中人幫她縫制。

作為一個新娘子,她不能披著自己縫制的嫁衣出嫁,這本是一件遺憾的事。

但有什麽遺憾,比整理胡克老師的手稿更重要?比給兩個大學布置更多的功課更重要?

李彤輕輕一笑,笑容和胤礽那壞壞的微笑有些相似。

她一邊整理手稿,一邊道:“諸位,成婚後為彰顯太子妃氣度,我再來此時會打扮得更華麗一些。到時請諸位不要見怪。”

現在志得意滿,已經把胡子剃成了文人須,大清官服和文人長衫輪流穿的萊布尼茨失笑:“這不是理所當然嗎?太子妃就該穿華麗一些。”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

“其實院長現在就該穿得更有氣勢一些,一些剛進來的小年輕居然還敢在背後說怪話,都是院長太溫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