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第2/4頁)

李彤臉上的紅暈立刻消失,眼睛發光的撲了上去。

胤礽啞然失笑。

看來比起自己這個未婚夫,李彤對雖未見面,但把她當做學生的胡克的書信更看重一些。

胤礽回國後這些年,一直都有和胡克保持聯系。

胡克最終還是和牛頓交惡,在皇家學會中的待遇越來越尷尬。

胤礽無數次給胡克寫信,希望胡克能來大清。但胡克都拒絕了,只是不斷讓學生把書信送來。

當胡克把學生送來之後,這些學生就留在了大清。

因為胤礽對數學什麽完全是個半吊子都不如的廢物,所以李彤接過了和胡克寫信的重任。

胡克並不知道李彤是女子。他只以為李彤是一個大清的普普通通數學天才。

胡克也是大學教授,頗有教書育人的熱忱。很快,李彤就成了他的學生,被他隔著老遠的距離傾囊相授。

正因為有胡克的教導,和胡克那些學生們的幫助,李彤才總結出了那條鐘擺相關的數學定理。

胡克定律就是一條闡述鐘擺、彈簧等一切固體材料的彈性定律。在總結出一條物理力學定律的時候,這背後肯定有許多數學工具數學模型,順帶總結出一兩條數學定律多正常。

對於這些科學界大佬們而言,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胤礽甚至懷疑,胡克和李彤通信時,可以根據李彤信中的描述更早的總結出這條數學定律。但胡克只是引導李彤自己將數學定律總結出來。

李彤有了這一條數學定律,將來也總算能邁入真正的世界科學家的門檻。

李彤看了一會兒箱子裏的東西,神色突然黯然:“這是老師的親手實驗畫稿。老師是不是境遇很差?”

胤礽道:“他還活著的時候,因他是皇家學會元老,為英國做出了許多貢獻,待遇不會特別差。等他死了,才是清算的時候。”

李彤不明白:“老師不是壞人,為何牛頓先生會如此討厭他?”

李彤也和牛頓通信過,也很敬佩牛頓。她沒有見過這兩人,所以不能理解他們中不可調和的矛盾。

有什麽誤會,不能說清楚嗎?

胤礽道:“他們倆的矛盾很復雜。”

牛頓雖然是一個公認的把學術高峰砸在人品低谷中,可以正好把地面填平的牛逼人物,但他和胡克的針鋒相對,其實和人品低谷關系不是特別大。

或者更應該說,牛頓與胡克的針鋒相對,反而凸顯出他難得的人品閃光點。

因為他將胡克視作仇敵的厭惡,並非源自他與胡克本身,而是在於他的恩師巴羅。

巴羅也是一位天才數學家,在微積分上做出了驚人的貢獻。

但這一位偉大的天才數學家將自己的教授之位讓給了牛頓,助一無所有的牛頓在學術和政界雙雙起飛後,自己將數學研究束之高閣,研究起神學。

自那以後,巴羅就算出版了數學相關著作,也只是整理以前的學術成果,在數學上再無建樹。

更令人遺憾的是,他辭去盧卡斯教授,放棄數學研究之後,很快就英年早逝了。

巴羅這一番遭遇,就和胡克有關。

巴羅是天才,胡克也是天才,天才都如牛頓一樣,性格上有些偏執,算不上好。

英國有兩座厲害的大學,劍橋與牛津。

這兩所大學相愛相殺,愛恨情仇能寫一百萬字的小說。總之,它們的矛盾世界知名,清北矛盾在他們面前根本連弟弟都算不上。

巴羅和胡克就分屬這兩個學校,因兩校矛盾而衍生出個人矛盾。

他們倆的具體矛盾已經不可考了。大約就是巴羅和胡克在校期間起了學術矛盾,胡克失敗,導致胡克肄業,未能取得學士學位。

後來胡克復仇,再次與巴羅公開賭注。這次胡克成功了,巴羅顏面盡失。

其實兩人都沒有給對方立下什麽惡毒賭注,只是天才的自尊和脾氣就這樣,胡克失敗就自己離開學校,巴羅失敗後就放棄了心愛的數學。

但對於牛頓而言,這可不是一句願賭服輸就能磨平的事。

巴羅因這件事郁結於心,英年早逝,作為得意弟子,牛頓怎麽會不為老師復仇?

你可以說是這是新舊學閥鬥爭,也可以說是學生替老師報復,在胡克意識到的時候,他就已經必須與牛頓你死我活,且已經處於下風了。

但胡克的自尊不允許他離開。

就像是巴羅合上了他的數學書一樣。

這就是身為天才的尊嚴。

李彤聽完胤礽的分析後,啞然失語。

華夏重師門、重師生關系。

這件事若發生在華夏,估計就不是牛頓一個人與胡克死磕,而是兩個學派直接打出了狗腦子,不死不休。甚至延續幾千年,他們都要互相罵下去。

李彤嘆氣:“這麽看來,英國反而不是特別注重師生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