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第3/4頁)

胤禟:“?”

他擡起手就想揍胤禌的腦袋,被胤祺隔著胤祐瞪了一眼,憤憤不平收回手。

胤禌擠眉弄眼。你揍啊,你揍啊,你當著五哥揍我啊。

胤祐往椅子背靠了一點。

他隔在這三個眉來眼去的兄弟中間,簡直太尷尬了。

胤礽手指輕輕敲了一下桌面,讓眾人回神:“既然已經鬧大,那就鬧得更大,讓那些想彈劾你們的人騎虎難下。滿保,如果你不顧及這次會試,你會如何做?”

滿保想了想,道:“我會先去宗人府告狀,然後提著刀去他們王府門口,要求一個說法。”

胤礽道:“法海,如果你不在乎被鄂倫岱知道,你會如何幫滿保?”

法海小聲道:“我會向報紙投稿,將此事前因後果說出來,然後讓友人將此事傳播開來,並請求長輩和師長彈劾那一家人。”

胤礽又問道:“高其倬,你若不是在京城,遇到了今日之事,會如何做?”

高其倬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語氣猶疑道:“我、我會與同窗一起向官府遞狀子,然後與同窗們一起上街宣揚此事,爭取支持。”

胤礽淡淡道:“那你們就去做。最壞結果不過是三年後再會試。孤能承諾保住你們的舉人功名。至於你們能不能參加這次會試,就看你們能鬧得多大,卷進多少人。”

三人震驚地看著胤礽。

胤礽又道:“小九、小十、小十一,你們雖已經開始做些政務,但對人情世故仍舊不算太了解,不如哥哥們經歷得多,你們三人分別跟著法海、滿保、高其倬,隱藏身份和他們一同處理此事。他們三人分別對應宗室、滿族勛貴和漢軍旗,你們自己選擇接觸哪一方。”

胤禟、胤俄和胤禌立刻道:“是,太子哥哥。”

胤礽又道:“小十二、小十三,這次你們倆去觀察漢人對此事的看法,爭取想辦法把漢人也卷進來。”

小胤祹和小胤祥立刻道:“是,太子哥哥!”

胤礽道:“你們幾人就在旁邊幫襯著,當他們鬧出收拾不了的爛攤子,就你們去收拾。”

幾個大一點的阿哥嘆氣:“好,太子二哥。”

成吧,他們已經長大,該為太子哥哥分攤為弟弟們收拾爛攤子的責任了。

所以這些事不該汗阿瑪來做嗎!汗阿瑪怎麽就知道當甩手掌櫃?!

康熙得知此事後,笑呵呵問道:“保成,你想做什麽?進一步整治宗室和覺羅?”

胤礽道:“整治宗室和覺羅,讓他們更老實一點只是表面。兒子想鬧出大動靜,讓所有人都將視線集中在這上面,咱們好把新大學建起來。”

康熙摸了摸自己剛修剪好的美須,道:“朝中的大臣的腦子都只有一根筋,顧著這頭就顧不上那頭,確實,用宗室中的矛盾轉移他們的視線,便於我們行事。”

於是康熙和胤礽就非常無良地把這一場爛攤子丟給其他皇子們,他們倆開始籌辦新的大學。

新大學的雛形是翰林院。

進士登科之後,大多不能立刻做官。名次高的進翰林院等補缺;名次低的就回家候著,或者外出從知縣做起。

進翰林院當編修或者庶吉士之後,除了為皇帝起草詔書、陪皇帝讀書之類的工作外,還要繼續讀書,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考試,優秀者能授官,連續不合格會被清退。

所有翰林院,就相當於進士再教育機構。科舉學的只是四書五經,進士們要在翰林院中學會如何做官,再擇優任職。

進士進了翰林院之後,除了一甲和有背景之人,差不多都要五六年才有機會補實缺,相當於再上五六年的學。

翰林院建立的初衷是好的,可能彌補進士們只知道書本知識,不知如何做官的弊端。但明後期起,翰林院也只考些經史子集,考試也基本相當於第二次科舉,基本成了進士們混日子的地方。

官學成為大學之後效果良好,胤礽就想開辦第二所大學。這一所大學就是改革翰林院,讓進士登科之後,進入翰林大學再教育,不浪費那五六年的時間,多學些更實用的知識。

現在有本事也有遠見的大臣已經在自學,大清是時候舉辦正規的官員再教育大學。那些已經在朝為官的大臣們也能在休沐和夜晚去大學上課,和後世的電視大學函授夜班一樣。

官員就應該活到老學到老,不是進士登科當了官就能一輩子高枕無憂。你不學,胤礽就辦個大學逼官員學。

想想後世的公務員,動不動就要上課、做題、考試,這是好傳統啊!

康熙非常贊同。

朕都每日手不釋卷,再累也要每日讀書學習,大臣們怎麽能比朕懶散?

皇帝和太子一致決定,不僅科舉卷起來,科舉完也請你們這些十年寒窗苦讀的人繼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