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2/4頁)

這下輪到胤礽愣住了。

幾人都將視線投向胤礽。

他們因名聲極大,被單獨安排了一個院子,派專門的人伺候著。

而給他們擔任主管的人,就是胤礽。所以他們和胤礽打過許多次教導,對這個謙虛熱忱的少年人很有好感。

但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不在京中待著,在這裏天天伺候他們?!

唐甄冷哼了一聲,道:“你現在才認出他?”

李因篤苦笑:“之前幾日太子殿下我正病著,沒見到太子殿下。”

說完,他就要下跪。

胤礽忙把李因篤扶住:“先生請不要多禮,我本是隱藏身份來此幫皇父做事,對幾位先生已經失禮在先。沒想到闊別十年,先生還記得我。”

李因篤曾經被舉薦到京城當官,很快就以贍養母親為由辭官。

胤礽那時不過五歲,雖和李因篤有過接觸,沒想到李因篤還記得他。

李因篤卻苦笑:“草民並非記得十年前的太子。只是太子整頓杭州吏治的時候,草民碰巧在杭州城內。”

胤礽愣了一下,想起當時痛苦的心境,勉強笑道:“杭州城啊,那我一定嚇到先生了。”

李因篤連忙道:“不不不,太子做得極對!當時杭州城謠言四起,富商為擡糧價,四處宣揚兵禍將起,糧價飆升十數倍!若非太子殿下悄然坐鎮杭州城中,暗中指揮海軍幫華家運糧,壓制住杭州糧價。恐怕杭州定會生靈塗炭!”

顧炎武看了李因篤一眼,又看向胤礽。

胤礽猶豫了一下,卻向李因篤作揖鞠躬:“其實當時事並非如此。宣揚有兵禍的是我,不是富商。”

李因篤愕然。

胤礽保持著作揖的姿勢,低著頭道:“他們挾民作惡,若不能讓百姓清醒,明白因為私利造成此種局面,下次、下下次,他們還會再犯。而大清也會因為投鼠忌器,因為他們裹挾民意,不敢出手。”

“糧早已經準備妥當,不會危害普通老百姓的生計。我原本是想,若這時候能有一家豪商站出來,和華家一同安撫民眾……”

胤礽咬牙,道:“他們或許並無謀逆之意,或許與之前浙江民變之事無關。但當他們哄擡物價時,我認為,該殺!”

黃宗羲放下書卷沒有站起來,淡淡道:“你認為該殺,又為何如此痛苦?”

顧炎武淡淡道:“因為老夫去信罵了他。這些人縱然該殺,也該按照律令殺,而不是羅織罪名。”

黃宗羲道:“若不以謀逆論處,只是哄擡物價,囤積居奇,還未成功,殺不了。”

顧炎武道:“那就再找機會殺!若為人君者用此等陰謀詭計,下臣如何自處?他們會變本加厲,用陰謀詭計羅織罪名,禍害朝綱!”

唐甄冷哼:“這世間本就不是黑白分明。治國為君,如同行軍打仗,需要光明正大的王道,也需要陰謀詭道。歷朝歷代明君重用賢臣也會任用酷吏。忠臣必須比奸臣更加奸詐才能保國保君。何況太子這事根本算不上陰謀,他們囤積居奇也本該處死。只是因為他們被優厚慣了,這大清律令管不住他們,太子才出此下策。”

王夫之拈須:“此事太子不該親自出手,該交由其他人來做。皇上不是派了欽差曹寅嗎?”

顧炎武冷漠道:“太子這人向來為身邊人考慮良多。他考慮到曹寅還要在江南為官,若杭州之事推與曹寅,恐曹寅會被士林群起攻之。倒是他本身就是個靶子,債多不愁。”

黃宗羲搖頭:“不該啊,不該啊。為君應該惜身惜名。”

唐甄道:“惜身惜名?萬般道德與國何用?那宋仁宗倒是被尊為道德聖君,他護不住範仲淹,護不住狄青,對外每年對西夏新增歲幣、對遼增加更多歲幣;對內三冗和兼並土地嚴重。《宋史》曰,‘勢官富姓占田無限,兼並冒偽習以為俗。’‘貧者無卓錐之地。’。就這樣,還被史家吹捧為‘為人君,止於仁。’,稱什麽‘仁宗盛治’。若是這種與民無益的‘千古聖君’,不要也罷!”

顧炎武拍椅背:“君王惜身惜名,不是沽名釣譽!而是臣子該舍身報國!萬般肮臟事若需有人做,也不該太子做!”

黃宗羲點頭:“太子此事的確欠妥。朝中文武百官誰都可以做,直親王也能做,獨太子不能做。”

王夫之道:“恐太子自己敢作敢當,不願假與他人手。”

唐甄道:“不只是太子敢作敢當!是朝中無人能跟上他!此次事了結之後,許多人都不知太子謀算的全盤計劃!”

顧炎武氣得再次拍椅背:“滿清朝廷一群廢物!”

唐甄這次沒反駁:“這話倒是沒錯。”……

四位思想家又吵開了,其他幾個老頭面面相覷。

他們雖也是學問大家,但在為政上見解並不多,對大清近些年的變化也不是特別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