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胤礽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有多厲害。

作為一個擁有現代三觀和先知視角的人,他做到這些事理所當然。

就像是背了九九表後會做加減乘除,只是小學學力而已。

比起他這個已經跳出時代桎梏的人,在這個時代中擁有先知視角的人,才最為偉大和可貴。而推動世界的人,一定是這樣的“原住民”。

身為滿清的封建帝王,卻能看到在泥土裏打滾的普通黎民,希望民族融合,希望大清能走上世界霸主舞台的康熙;

身為士林階層,完成帝師夢想,卻仍舊向往一個“無帝王時代”的唐甄;

睜眼看世界,放棄國內優渥生活和在朝中的地位,悍然踏上古時“一人滅一國”外交官道路的陳廷敬;

反對衍聖公,反對神化歷代大儒,想要復“強儒盛世”的孔家族人;

還有帶著海軍滿世界跑的常泰,以女子之身帶領大清科學院的李彤……

以及已經七十六歲,卻因為求知欲,而要踏上環遊世界巨船,置生死於不顧的顧炎武顧先生。

顧炎武曾是理學大家。

因為山河凋零,他砸碎自己的三觀,開始尋找新的儒學道路;

顧炎武曾經積極反清。

見到黎民慘狀後,他心知戰亂民苦,雖自己要為前明“守孝”,但精心培養外甥,希望外甥能為扭轉暴清而盡一份力;

顧炎武尊行王道,希望君主為道德聖君,堂堂正正。

但胤礽和唐甄給他看到了華夏之外的世界,告訴他有些事迫在眉睫,沒有時間堂堂正正時,他也願焚盡殘軀,親眼去看,親身去體會,親自得出結論。

這是顧炎武第幾次主動砸碎自己的信念、自己的三觀?

破而後立說著容易,有多少人能做到。

胤礽只知道,他肯定很難做到。

親自幫顧炎武打點之後,胤礽在南京停留了一段時間,想送顧炎武上船。

康熙得知此事後嘆了口氣,同意胤礽留在南京。

胤禔也想留下,被康熙招呼著幾個侍衛架走。

康熙擔心,胤禔留下後會拎著他砂鍋大的拳頭去暴揍七旬老人,給大清皇室的聲譽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害。

胤礽隱藏身份改頭換面留在南京,以曹寅族人的身份和曹寅一起處理“民間訪問團”的事。

在船隊出訪準備階段,又有幾個老頭托顧炎武的關系要插隊。

胤礽一看名單,人都傻了。

黃宗羲,今年七十九歲。

王夫之,今年七十歲。

李颙,今年六十二歲。

李柏,今年五十九歲。

李因篤,今年五十七歲……

好家夥,除了他老師唐甄,清初四大思想啟蒙家全來了,著名的明遺民也來了。

這幾人要是在船上出了什麽事,清初思想大家怕不是被一網打盡,說不準還有後世人陰謀論說大清朝廷故意害死這些人呢。

胤礽頓感頭疼。

一個顧炎武老師他還能派人多照顧照顧,這一溜的重要老頭,他要不要幹脆陪著他們一起出航算了?

這一溜德高望重的老頭堵門,曹寅也頭疼萬分。

“交由皇上定奪如何?”曹寅問道。

胤礽木著臉把一封書信交給曹寅。

曹寅先略過信紙開頭肉麻的部分,然後看向信紙後半截。

康熙說,去,趕緊讓他們去,敲鑼打鼓讓他們去,並宣揚他們去了。

這是明遺民開始認可我大清的證明!

曹寅幹笑:“皇上考慮的事與我等不同。”

皇上只需要下命令。困難?那不是臣子該解決的事嗎?

胤礽嘆氣:“他們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出海,拒絕他們,我於心不忍。罷了。”

胤礽問過顧炎武之後,顧炎武同意胤礽向這群老頭透露身份。

“把唐甄叫來。”顧炎武道,“他這個當老師的,此刻不來護著你,去大學和人吵什麽架!他還記得他是太子師嗎!”

鑒於顧炎武和唐甄已經完全變成“死對頭”,提起對方就是謾罵,胤礽這弟子夾在中間,只能苦笑,不敢說話。

唐甄很快來到南京,第一件事就是和這群明遺民們吵了一架。

他們倒不是因為前明和是否出仕的事吵。

如今康熙有了明君的雛形,胤礽更是有了聖人太子的跡象。後世與唐甄、顧炎武並稱啟蒙思想四大家的黃宗羲和王夫之都有民貴君輕的思想,都盼著百姓好,自然對康熙和胤礽寄予厚望。

他們有許多不滿的地方,此刻都朝著自詡帝師和太子師的唐甄炮轟。

論辯論,唐甄怕過誰?

他連舌戰百家都做過,還怕幾個老儒?

幾番辯論之下,這些老儒雖仍舊對唐甄橫眉豎眼,但說起康熙和太子,都在嘆氣他們的不容易。

直到李因篤看到給唐甄添茶送水的胤礽,愣了一下,不確定道:“太子殿下?您是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