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第3/4頁)

太皇太後崩逝時有遺言,清太宗皇太極已經駕崩多年,她不欲開皇太極陵墓打擾皇太極的安寧,想挨著兒子孫兒下葬。

這可能不合乎禮儀,但大清入關之後,禮儀都是從康熙這一朝定的,本應阻力不是很大。

其實太皇太後不和皇太極合葬,除了不願打擾皇太極、更親近兒子孫子之外,還有為康熙著相原因。

大清入關之前,滿族人是火葬。皇太極和他後宮嬪妃皆為火葬,陵墓內只有骨灰盒。

但大清入關之後,喪葬遵循前朝帝王禮儀,改為了土葬。比如康熙之前死的兩任皇後皆為土葬。

那麽太皇太後該火葬還是土葬?

接受了漢家習俗、對太皇太後感情極深的康熙,是絕不能容忍太皇太後火葬,燒得只剩下一把灰。

而如果太皇太後不火葬,那麽皇太極的陵墓裏,除了太皇太後一副棺材,其他都是骨灰盒子。這不知道的,還以為太皇太後才是皇帝呢。

太皇太後不想讓康熙為難,便主動開口要隨著康熙下葬,這樣大家一夥兒都土葬,不用吵架了。

第一世中,胤礽並不知曉太皇太後下葬時文武百官和康熙的博弈。

他只記得,康熙因思念太皇太後修建了暫安奉殿,不肯讓太皇太後下葬,每年都去探望。

太皇太後是在康熙駕崩後,由雍正在暫安奉殿原地起陵墓安葬,名為昭西陵。

開了這個先例之後,大清之後許多太後都不與皇帝合葬了。

這一世,胤礽才明白,太皇太後下葬的背後,居然涉及了例如滿漢移俗、宗室與皇帝爭奪話語權等問題。

討論太皇太後下葬禮儀只是一個借口,他們要用這個借口逼迫皇帝讓步,停止康熙全面漢化、削減宗室權力的政策。

只要康熙這次松口,接下來他們就能故技重施,讓康熙再次松口。

兩方都不妥協,才導致康熙在駕崩之前,都沒能讓太皇太後入土為安。

可上一世的康熙或許還能後退一步,將此事“暫且擱置”,等後人來解決——太皇太後多年不下葬,到了下一任皇帝繼位,大臣們只能同意太皇太後就地安葬。

但這一世的康熙可沒有那麽好說話。

胤礽心裏也憋著氣,不願太皇太後因為這些莫名其妙的爭吵,如前世那樣近四十年不能下葬,便站在了康熙這一邊。

於是康熙力排眾議,拆掉太皇太後生前喜歡的宮殿,在順治帝的孝陵附近修築陵墓——前世康熙修的是暫安奉殿,這一世直接修陵墓了。

之後太皇太後的梓宮暫時安放在鞏華城,待陵墓修好,直接下葬。

大臣們還以為康熙會和他們吵下去,哪知道康熙吵了幾月沒吵出結果,直接不理睬他們,直接執行了。

大臣們驚怒異常,想用撂挑子的方式來阻止康熙。

他們都不做事,皇帝總不能自己去吧!

哪知道,朝中在康熙耕耘多年下,已經有了許多只忠於康熙的人。這些人大多是滿臣中年輕一輩,和漢臣中的強儒。

他們數量雖可能不多,但做事能力極強。

康熙下令之後,陵墓很快動工,完全沒有受到大臣罷工的影響。

之後,康熙甚至直接讓那群罷工的大臣別來上朝了,讓他們愛退就退,爺不留你們。

這群大臣中有八旗旗主。

康熙可能上頭了,直接把膽敢冒犯他的旗主全免了,將下五旗旗主給了福全、常寧、太子和胤禔,只有禮親王世系,即康親王傑書的正紅旗旗主沒有動。

康熙下旨的時候,胤礽正好有些小感冒,在豐澤園自己的小窩裏,一邊帶著弟弟們種田,一邊養病。

等他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康熙的聖旨已經下達了。

胤礽差點沒暈過去。

我的汗阿瑪啊!這八旗旗主是說免就立刻能免的嗎!您怎麽不說直接廢八旗?

胤礽懷疑,自己不是穿越者,他汗阿瑪才是。

汗阿瑪,您以為您在寫清穿文嗎?!想廢八旗就只需要下個旨意,八旗旗主就樂呵呵被廢了嗎?!

我……

胤礽把臟話吞了進去。

康熙是他親爹,他罵康熙所有的臟話都是罵自己。

“哥哥?”胤祥抱著胤礽大腿,擔憂地仰頭看著胤礽,“身體不舒服?”

其他弟弟也停下了打鬧,圍到了胤礽身邊。

身形搖搖欲墜的胤礽很想努力擠出一個微笑來安撫弟弟們,但他做不到。

他額頭的青筋突突突地跳動著,腦殼快爆炸了。

他自我安慰。沒事,沒事,汗阿瑪又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了。

汗阿瑪曾經帶領侍衛把鰲拜直接擒拿了,絲毫沒有考慮鰲拜的下屬們反叛;

汗阿瑪曾經想削三藩就直接削了,不就是三藩之亂嗎?平就是了;

汗阿瑪曾經一怒之下直接刪了剃發令,之後的逼宮中,他和大阿哥還拿下了第一滴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