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第3/4頁)

明珠:“老匹夫,你等著!”

明珠開始天天射箭騎馬紮馬步,一副老當益壯要把以前功夫撿回來的模樣。

康熙得知此事之後,非常無奈,讓禦醫隔三差五就去給明珠診斷,怕明珠“老夫聊發少年狂”,身體不適撅蹄子。

此次胤禛要去南京,明珠趕緊請求同行。

南京到了夏季,勉強也算南方,夠濕夠熱,可以作為過渡。

明珠要在南京習慣南方的天氣,然後一雪前恥,單獨出使海外。

哼,現在大清和世界建交,隔三差五就要派使臣去世界各國鞏固盟友關系。我明珠會在世界留下赫赫威名,不比你索額圖一個家裏蹲厲害?

你也就在大清國內揚名。一個管後勤的,還不一定能揚多大的名!

在明珠強烈要求下,康熙只好找了個借口貶明珠的職,把明珠派去南京輔助胤禛。

沒辦法,明珠這“明相”要去地方長待,相當於從權力中樞外放,只能左遷。

康熙此番舉措,被大臣們解讀為朝中誣告太子的余波。

只有索額圖在翻白眼,暗暗罵明珠老狐狸。

你都這麽老了,怎麽還老想著建功立業?“明相”的頭銜還不夠大嗎!

索額圖決定也好好鍛煉身體,等準噶爾完蛋之後,他也要出使,到國外去刷名氣。

他和明珠已經來到了朝中文臣權力頂端,所圖的就只有名聲了。

千百年之後,我索額圖在史書中的地位,必定要壓明珠一頭!

“他們倆年紀都這麽大了,能不能消停一點?”康熙無奈極了,“他們是不是該安享晚年了?”

胤礽一邊畫連環畫,一邊頭也不擡道:“他們要是安享晚年,汗阿瑪就會頭疼了。現在朝中能取代明珠和索額圖之人,還真不好找。”

康熙想了想,嘆氣:“這倒也是。你畫的什麽?”

胤礽道:“其他各國歷史小故事。給弟弟啟蒙用。”

康熙拿起已經畫好的幾張紙看了幾眼:“有意思,朕要一套。”

胤礽無奈:“汗阿瑪啊,您有世界史,自己看就得了,何必壓榨兒子?”

康熙板著臉:“這哪能叫壓榨你?這些日子朕可曾讓你處理過政務?你都躲懶了,朕要你幾張畫怎麽了?”

此事說來挺玄學的。

之前康熙年年有大事發生,太皇太後崩逝後,大清突然安靜下來。

康熙見胤礽神情懨懨,一直沒緩過來,便把一直欠著的假期給了胤礽,不再差遣胤礽做事,讓胤礽能安心地待在宮裏學習和陪弟弟。

胤礽終於閑了下來,一邊教弟弟,一邊梳理自己做過的事。

梳理之後,胤礽不由感慨,自己哪是推動歷史進程,而是被歷史進程推著走啊。

為什麽他年紀這麽小卻這麽忙?因為該在那個時間點發生的大事,不會因為胤礽穿越就不發生。

除了出使海外是他主動出擊以外,無論是對台灣、沙俄還是準噶爾的戰爭,還是山西、浙江等地的貪腐,原本就是這個時間點會出現的事。

康熙早期勤政,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多在康熙早年發生。能改變大清的機會,也自然只有在這段時間去做。

所以胤礽才這麽急躁,這麽忙碌,好像一直被一根無形的鞭子抽打。

若以胤礽自己的年齡為基準點,胤礽十六歲以前,康熙朝日新月異,年年都有大事發生,也年年都有新政策推出。

胤礽十六歲之後,除了二征三征噶爾丹,康熙朝就幾乎停滯了,唯一一件關系民生的大事就是“盛世滋丁,永不加賦”。

胤礽十六歲,為康熙二十九年。

而康熙駕崩,在康熙六十一年。

四舍五入下,康熙執政前一半時間在勵精圖治增強國力,後一半時間就進入九龍奪嫡消耗國力。

雖然現在康熙對胤礽非常好,但歷史上哪個被皇帝猜忌的太子,早年不是特別受皇帝信任愛護?

胤礽之前強勢且任性的插手各種政務,是仗著他年歲尚小,康熙還將他看做被自己護在羽翼下的稚兒。

待及冠成親之後,他就要開始低調謙虛,能不動就不動,才能維持已經開創的局面。

胤礽列下自己已經開創的局面。

朝中漢臣的南北黨爭和滿臣的奪嫡黨爭仍在繼續,這不可避免。好在自己和大哥勢頭強大,朝堂上現在只是小打小鬧;

南方土地兼並經過在浙江的殺雞儆猴,其他地方稍稍收斂了一些,再加上報紙能將朝中的政策傳遞到基層老百姓耳中,豪強和地方官都謹慎了不少;

海外商業已經開始發力,但朝中還缺少約束海外貿易的相關法律法規。這不能一蹴而就,待及冠之後,胤礽不能再搞大事,就會主要處理這件事;

擴充海外勢力,胤礽在等1694年,即康熙三十三年的歐洲大寒災。大清已經低價囤積了不少糧食,海軍也在擴建,就等著歐洲大寒災,以糧食為武器,強勢吞並海外老牌殖民國家的勢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