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第4/4頁)

現在朝廷必須殺他們,因為百姓們圍攻他們的宅院,和他們養的刁奴起了沖突。

胤礽激起了真正的民變,他也做了挾民的事。

顧炎武越看越痛苦。

他不明白胤礽為什麽這麽急躁。

就算現在殺不死那些蛀蟲,但胤礽還年輕,他只要一直盯著這些人,總會把他們用正義的方式扳倒。

就算扳不倒,只要能限制這群人,對大清的統治也不會有威脅。

敲山震虎就行了,為何要把整座山給燒了?

比起分給百姓一些田地,和消除地方豪強對百姓的影響,士族才是立國之本啊。

坐穩天下在於民心,而民心的關鍵在於士心。

若太子失了士心,別說以後如何施政,可能胤礽這太子之位都不會穩固。

顧炎武真的不理解胤礽這麽急躁的原因。

他將胤礽的書信燒掉後,頹然道:“看來,我與帝師無緣了。”

他不能接受胤礽的做法。

道不同,不相為謀。

……

唐甄剛回到台灣,就收到了康熙和胤礽的信,得知了南方的事。

他臉上的表情很古怪。

胤礽所作所為很符合他的思想。

他就認為,民心不在於士心,在於真正的黎民之心。那些官員一個個不思進取,剝削民眾,是王朝覆滅的根源。

在看了不知道哪位大賢寫的書之後,唐甄更加確信自己的思想的正確性。

沒錯,這就是階級壓迫!

雖然現在他只能順其自然,但未來一定會有人改變這個充滿壓迫的世界。

一百年後,兩百年後,五百年、一千年,這個世界的不正確,一定會糾正。

太子能做到打擊士紳豪商,將土地分給百姓的事,已經很不容易。至於太子的痛苦,在唐甄看來很不應該。

太子哪是試探那些士紳豪商?明明是給那些士紳豪商機會。

如果當時杭州城內糧價飆升的時候,那些士紳豪商與“華家”一樣伸出援手,肯平價賣糧,給老百姓一些活路,太子絕對會放過他們。

可他們做了什麽?

在杭州城內所有人都以為朝廷會派大軍來的時候,他們居然還囤積居奇,要賺這斷子絕孫的錢。

他們為什麽不害怕?

這不就是因為他們認為,就算大清平叛的軍隊來了,也不會傷害他們的利益嗎?

他們甚至認為,就算這件事被揭穿,他們也不會傷筋動骨嗎?

地主也是資本家啊,有利益,他們連祖墳都能挖了。

唐甄冷哼:“我要進京。太子身邊,必須得有人護著。顧炎武那個老朽,他算個屁!

顧炎武居然寫信斥責太子,讓太子如此難過?看我不寫信罵死他!

太子善良,尊師重道,不會對你顧炎武如何。

皇上顧及面子,也不會插手此事。

但你以為太子身邊就沒有其他人護著嗎?我唐甄再不才,文章倒也是能寫一寫。

你有筆如刀,我也有筆如刀。

來啊,我們拼一拼誰的刀更厲害?

於是帝師唐甄,在結束全球旅行之後,聲勢浩大的進京,正式以“帝師”和“太子師”之名出現在朝堂,成為繼杜立德之後的漢臣第一人。

朝堂中正因為康熙的“新百家”而吵出狗腦子的漢臣們很懵。

這個唐甄是誰啊?他憑什麽爬到了我們頭上?

不行,我不服氣!

唐甄冷笑。不服氣是不是?來啊,本人就在北京大學開台應戰,效仿諸葛亮舌戰群儒!

這場唐甄舌戰群儒,給後世造成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史稱,康熙的“新百家爭鳴”,就是以帝師唐甄“舌戰群儒”為開始。

當唐甄駁斥了一眾文臣大儒之後,新的百家弟子們以唐甄為偶像,紛紛進京。

那些新百家弟子進京之後,也都在北京大學開堂辯論,宣傳自己的思想。

北京大學就像是先秦時代的學宮一樣,成為百家們爭鳴的地方。

而後,儒家再也不復之前在朝中獨占的影響力。

不過,儒家也不是全無還手之力。

在辯論中,有一群佩劍的新儒家弟子嶄露頭角。他們自稱“強儒”,以復漢唐儒之名,迎戰百家和“弱儒”,駁斥儒學陳舊觀點,甚至反對衍聖公孔家。

這群強儒的出現,比新百家,更讓文人們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