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8w營養液加更)(第4/4頁)

後來許多漢臣年老致仕回家後,都不約而同的效仿北京大學,開設了地方小學、中學,這是後話。

現在,還沒有多少人意識到“大學”將給華夏大地造成多大的影響。

現在朝堂中吵鬧的是剃發令的事。

康熙說要改剃發令,那就一定得改。

可這改,也不能立刻回歸明朝了。不然大清祖宗的面子不好看。

康熙思來想去,把裝死犯困的胤礽當尖叫雞捏來捏去,終於和兒子一起想出一個好辦法。

廣大老百姓們連大字都不識,什麽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沒接受過教育的人根本不會想這些。所以他們要先爭取這些不識字的老百姓,讓他們不要恢復成大明。

這時候,就需要實際好處出發了。

首先,康熙下旨,我大清是多民族共存的國家,我這個皇帝是如大唐的“天可汗”,所有民族文化兼容並包,只要不傷風害俗,隨便你們怎麽穿怎麽留頭發,對民間老百姓並不強行規定。

就算將來胡人、西方人來大清定居,也可以按照他們自己的習俗,不會強迫打他們梳大清的頭型、穿大清的衣服。

但是頭發長了不好洗,不洗就要長虱子,長虱子就會吸血,吸血就會生病,生病就要費錢……所以為了更好的勞作,剃頭挺方便。老百姓們就算不剃頭,也要把頭發剪短。

而軍中武將,必須把頭發剃了。這樣才更好騎馬打仗。

朝中大臣,為了衛生,頭發也不能超過耳朵。等你致仕或者免職後,留多長頭發自己說了算。

除了頭發,康熙還再次下令放腳。

既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那麽把腳弄折算什麽漢人習俗?

如果不放腳,那麽文臣也必須和武將一樣留滿人的發型。畢竟你們並不在乎什麽身體發膚不是嗎?

漢臣們一琢磨,最終妥協了。

康熙又下令,如果發現誰家女子裹足,家中父兄皆不可科舉,因為這是迫害家中女眷,說明他們不孝不慈不悌。

民間嘩然,但居然真的開始放足了。

胤礽仰天長嘆,某位知名不具的人說的果然不錯,要先開窗,就要先嚷嚷把房頂掀了。

大清入關以後多次要求不準裹足,屁用沒有。那群大老爺們願意剃頭發,都不願意給家中女眷放足。

現在呢?只讓他們留個短發,他們就心滿意足地給家中女眷放足了。

胤礽摸了摸自己毛絨絨的腦袋。

太好了,我的頭發也回來了。還是頭頂毛絨絨最可愛!

可愛的胤礽現在被康熙和太皇太後一天挼好幾次。胤礽抱頭鼠竄。

好不容易可以留頭發了,我不要被挼成禿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