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8w營養液加更)(第3/4頁)

但趙良棟只是一個漢將,這次立的功勞太大,滿洲將領們都不喜歡他。

所以丟失建昌的罪魁禍首們怕被懲罰,其他滿洲將領又排擠趙良棟,趙良棟明明沒犯什麽錯誤,之後更是立了最大的功勞,他們卻要串通起來,定趙良棟死罪了。

哪知道趙良棟主動承擔了丟失建昌的罪責,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他們還沒來得及串聯好,康熙的處理奏折就飛速下發了。

打仗時吃敗仗是常態,沒有只勝不敗的將軍。趙良棟最終收復了建昌,平定了三藩,只有功勞沒有罪責。

不過趙良棟再三請罪,康熙無奈功過並處。

趙良棟被封為世襲罔替的一等伯爵,但暫時解除所有實職,重授鑾儀使,又加八旗官學武學教授一職。

鑾儀衛即沿襲明代錦衣衛,鑾儀使相當於錦衣衛副指揮使,是皇帝的心腹重臣。

常泰已經提前和趙良棟通過氣,讓趙良棟知道這個職位的重要性,趙良棟欣然接受。

趙良棟和康熙私下通氣之後,將此事揭過。康熙看著一桌子彈劾趙良棟死罪的折子冷笑不已。

趙良棟戰略性撤退就要被處斬,你們這群在三藩之亂中吃過無數敗仗,並在已經可以勝利的時候徘徊不前的將領,豈不是該被千刀萬剮。

康熙想著胤礽所說的“大清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

入關的滿人當自己還是後金,想著的只有滿人那一畝三分地的利益;

明朝的降將們總記得自己還是外人,比起立功更想避禍;

只有大清人的思想才會不那麽復雜,只為了大清做事。

趙良棟和那些在大清入關後才記事的勛貴年輕子弟一樣,他們才是大清的中流砥柱。朕必須盡快把他們培養起來。

於是八旗官學很快開始招生。康熙改革了八旗選拔制度,不再用推舉制,而是通過官學考核。

八旗官學在胤礽惡趣味的建議下,取名為“北京大學”。

納蘭性德、鄂倫岱等後世著名的滿人大臣成為北京大學第一批學子。

雖然不是八旗子弟,但被康熙寵愛頗深的大嗓門美人包衣曹寅,自然也包袱款款前去進修。

赫舍裏家也第一批把子嗣送了進去。比如胤礽另一個小舅舅常海,就被常泰親自送進了大學中。

可憐的八旗子弟,進學校後學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麽照顧自己。

行軍打仗的時候不可能有伺候的人,所以他們要學會搭帳篷、生火做飯、洗衣服縫衣服疊被子……等一系列野外生活技能。

因此入學後他們就迎來軍訓。軍訓現在校場舉行。待他們習慣之後,就被拉到野外集訓拉練。

平定三藩之亂中,以吳三桂之死為節點,前後兩段軍事行動最大功勞者,安親王嶽樂和一等伯爵趙良棟親自出任武學教授,揮舞著鞭子讓這群年輕的八旗子弟意識到打仗的殘酷性。

常泰不放心常海,圍觀了一次之後,和噶布喇商量了一番,也向康熙請旨進入了學校。

索額圖見常泰居然主動進大學學習,也跑去轉悠了一圈。

出來之後,他問弟弟們:“你們這麽廢物,要不要再去學學?”

弟弟們搖頭如撥浪鼓,紛紛打點行李跑去噶布喇府上住著,說要替常泰常海兄弟倆給大哥侍疾,好讓兩兄弟安心學習。

索額圖嗤笑一聲,然後向康熙請旨,把自己兒子的職位全免了,讓小兔崽子們全去學校,考不過畢業考試就別想出任官職,他養這群小兔崽子一輩子。

康熙十分欣慰。

囂張跋扈的赫舍裏家越來越低調,家風越來越正,連索額圖都知道看人眼色,不再在朝堂上事事和他對著幹了。

特別是這次康熙和宗親、勛貴的對抗中,索額圖旗幟鮮明的站在他這一邊,極力維護順治的名譽,支持他改革剃發令的事。

連一向都看他眼色行事的明珠都閉嘴不言,不敢陷入違抗祖訓的漩渦,索額圖卻勇敢地站了出來。

康熙因索額圖多次無意識中冒犯他的惡感終於消失,願意繼續信任索額圖。

因不想被文官們念叨,又因為滿人尚武,新官學暫時不設文學,只設武學。

康熙親自帶著胤礽編寫教材。教材中雖然舉的例子都為戰場上可能會遇見的事,但去地方上當官時,這些知識仍舊可以用上。

庶務不分家,天文地理經濟社會,要學的總是這幾樣。

漢臣們原本不在意這個新官學。但當他們發現滿臣們人手一本教材開始自學,並且每次私下聚會的時候都在討論課本上的內容時,心裏有些慌了。

皇帝和勛貴們都在學,他們如果不學,豈不是無法融入大清最高的階層了?

於是他們也偷偷托人拿來教材,咬著牙自學。

學著學著,他們學出了一身冷汗,意識到了這些知識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