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李瑜捉人 兩人撞路啦(第2/4頁)

這話把李瑜逗笑了,“崔媽媽想得倒挺美。”

崔氏:“???”

李瑜:“你知道寧櫻的情形,她雖然處事穩重,有幾分小聰明,但到底是後宅女郎,不知世間險惡。”又道,“袁府說她從鐘雁山出逃是在半夜,一個女郎家,人生地不熟的,卻在大半夜從山上跑了,若沒有他人助力,她怎麽離得了?”

崔氏愣住。

李瑜無比冷靜道:“袁家的蔣氏容不下她,多半是她慫恿著逃跑的,給她提供路引盤纏,我心裏頭清楚得很。”

聽到這話,崔氏不由得急了,“那二郎可曾審問過那蔣氏?”

李瑜斜睨她,“寧櫻現下多半握在她手裏,那婦人一看就是個糊塗東西,我若是把她逼急了,她幹出糊塗事來殺人滅口,我責難袁家又有何意義?”

崔氏閉嘴,似乎有些明白了他的用意——他要的是活人。

李瑜繼續道:“寧櫻有路引護身,若是改過容貌,官府也沒那麽容易捉到她,一旦各路關卡嚴了下來,她必然知道京中捉拿,無異於打草驚蛇,到時候東躲西藏的,我上哪兒找去?”

崔氏:“這丫頭膽子委實大。”

李瑜沒有說話,只看向地圖上的邊界處,視線落到坂城,那裏最適宜黑戶落腳了。

寧櫻沒有身契,在大雍來說就是一個黑戶,且還是逃奴,東躲西藏的必然不安穩。

她若想要尋新的生活,唯有坂城適宜這類人,要麽通過軍事重鎮南陽過去,要麽就從祁江那邊偷渡到鄰國。

現在他要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徹底封死她能離開大雍的路,只要她在大雍的地界上,他李瑜的手就伸得足夠長,也足夠遠。

拿定主意後,李瑜當即命崔氏研墨,把攔截消息發送到南陽和祁江那邊,防止寧櫻從那邊逃走。

他心中有籌謀,下筆得也快,寧櫻的詳細信息落筆到紙上,崔氏在一旁看他奮筆疾書,不見片刻喘息。

不到茶盞功夫,那封追捕令便落成。

李瑜從頭細閱一番,確認無誤後,再把以前留下的寧櫻畫像取來,將二者交給崔氏,說道:“崔媽媽去一趟福壽堂,請阿娘落下秦王府印章,把這份追捕令投遞到官郵,送往邊境南陽。”

崔氏雙手接過,忙下去辦事。

李瑜的視線重新落到地形圖上,盯著鐘雁山區域。

現在離寧櫻出逃已經過了六日,這六日她已經逃到了哪裏?

是往南還是朝北?

拿著追捕令出去的崔氏匆匆去了福壽堂,找老王妃郭氏蓋秦王府印章。

當時郭氏正與兒媳婦秋氏說話,忽聽婢女來報,說崔氏領了李瑜令前來求事。

郭氏做了個手勢。

崔氏被婢女領進屋,她向二人行了一禮,隨即把李瑜寫的追捕令呈上。

婢女將其送到郭氏手裏,她年紀大了老眼昏花,遞給秋氏道:“你給我念念,寫了些什麽。”

秋氏一字不漏地念了下來,那追捕令簡潔明了,條理清晰,就是一份普通的追捕令,不過中間提起過兩次要活捉。

秋氏念完後,忍不住道:“寧櫻那丫頭好大的膽子。”

郭氏看向崔氏,問:“這都是什麽時候的事兒?”

崔氏答道:“上午。”頓了頓,“這還是譽王去袁府討茶喝問出來的,把消息傳了過來,上午二郎去了一趟,回來就讓老奴把追捕令送過來了。”

郭氏皺眉,“既然是逃奴,那可有報官?”

崔氏:“二郎不讓報官。”

郭氏愣住。

崔氏解釋道:“老奴聽他的口氣,寧櫻出逃應是有人慫恿助力,他想要活捉,若是報了官,多半是保不住小命的。”

郭氏聽到這話,不由得說道:“這都是冤孽,當初我就詫異他為何把寧櫻送了出去,這會兒悔了吧。”

崔氏也無奈道:“好歹是養了六年的婢子,就算是阿貓阿狗也有幾分情義,如今人弄丟了,定然也是想找回來的。”

秋氏問:“二郎可曾說過,找回來了又如何處置?”

崔氏搖頭。

郭氏取了鑰匙,喚婆子去取秦王府的印章來。

不一會兒木盒送上,郭氏親自把印章蓋到追捕令和寧櫻的畫像上,交給了崔氏。

崔氏領了東西下去差人送到官郵。

收撿好印章後,郭氏自言自語道:“真是冤孽。”

一旁的秋氏說道:“若是找了回來,也只有打發到莊子上養著罷。”

郭氏心知她想扶持顏琇上位,回了一句,“那是二郎自個兒的事,我這個做老娘的都管不了,你這個當大嫂的,豈有插嘴的余地?”

秋氏被懟得無語。

西月閣的事她還真插不上手,就連秦王老兒都管不了,更何況她這個外人?

從福壽堂回去後,秋氏心裏頭不太痛快,起初她以為寧櫻被送出府李瑜應是不在乎的,如今看來,怕是放到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