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3頁)

一席花宴,從晌午一直持續到夜幕降臨,雖無曲水可流觴,可席上的花饌果釀卻完美戳中了這群尚風雅好小清新的文人們的點,引發了他們的詩興,詠梅花酥的,詠雙皮奶的,詠冰碗的,詠白菊鴿子肉小元寶,甚至就連謝時培育的番茄都有人寫詩贊其如同紅寶石一般……

謝時:可以,但著實沒必要……

眼見著倦鳥歸巢,暮色遲遲,謝時又將這群賓客們帶往書院的大講堂,那兒才是謝時備下的重頭戲。

講堂外此時的山棚中,戲班子緊張忙碌,燈火通明,彩帛飄逸,幕簾未揭開,台下的觀看坐席亦早已布置妥當。一群賓客紛紛落座,都以為今夜他們是來聽雜劇的,還有來自福州的秀才小聲同周圍人猜測今日劇目會不會是如今福州最火的那一出《海獸獻璽》。

《海獸獻璽》是老百姓愛聽的曲目,謝時自然不會給這幫的讀書人看這些民間傳說。後台處,一群精心打扮的書院學子興奮地盯著前頭。

傅囿墊著腳,頗為羨慕地看著台下的師長們,嘆息道:“我好想也去台下坐著看戲哦!”

他旁邊的同窗大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提醒他收心,“之前不是看過試演,再說傅囿你的詞背熟了沒,上次就你一人忘詞了!今天的文藝匯演可關乎咱們東滄的面子,你若是搞砸了,帶隊的韓兄第一個唯你是問,是吧,韓兄。”

自從謝時當了書院山長,韓寧小少年為了幫助他家先生管理書院,時常要充當先生和同窗們之間的傳話筒,或是課堂上被點名叫起來回答問題,漸漸的,從前的“冷酷小院草”人設不復存在,如今不少同窗學子都能同韓寧開上幾句玩笑。

韓寧淡淡點頭,雖然態度不算熱絡,但對於其他人來說,已然足夠,耳聞前頭戲已開場,他提高了音量,態度強勢:“勞煩諸位過來列隊,我們最後再試練一次。”

其余人雖然耳朵裏也聽著前頭的動靜,心中激動不已,但還是下意識地聽從韓寧的命令乖乖去列隊了。

要把現代的科學之理講給列席的諸位大儒書生聽,用大白話肯定不行,謝時又對自己有幾斤幾兩有自知之明,於是便同秦睢兩人分工合作,一人負責講理,一人負責實驗示範,秦睢這半月除了為學子們上課外,便一直待在齋舍中準備講學,都不知道謝時搞出了什麽大動靜,因此這會問道:“今日請的那個戲班子,唱的何出劇……”

他話音剛落,有節奏的鼓點伴隨著人聲響了起來,也阻攔了謝時的回答。只見山棚簾幕逐漸拉開,除了外頭的幕布,台上還掛了數層紗簾,此時隨著舞台上的白霧升騰,紗簾依次由外到內揭開,顯現出台上跳舞的六行六列的優伶舞者來。

一道宏亮有力的聲音用古音吟詠道:“朝朝謀策略,夜夜不得安,倦來馬上眠,在疆場之功,渴飲刀頭血,此事我主,就不公了!”這時身穿先秦時期曲裾,戴著高冠的舞人左手執龠,右執雉羽,隨著古樂翩翩起舞,一節樂曲一個動作,眾人這才發現,這跳的竟然是虞舜之樂《大韶》!

儒生們仿佛恍然大悟,原不是聽劇,而是欣賞歌舞啊!可惜他們再怎麽猜測,也跟不上謝時現代人的腦回路。反倒是宋郗老先生敏銳一些,“六侑舞於庭,此乃祭祀之舞。”

他身邊的楊維楨倒是好奇旁白念的那些詩句,對此謝時只能含糊過去,這幾句話其實是京劇裏頭的唱詞,他認為合適,就給挪用改編了。

韶曲一停,台上的燈光不知如何設置的,竟一束束消失,舞人隱去,最後只剩下一束追光,打在場上剛剛出現的做儒生扮相的戲班子演員上。那束光簡直如影隨形,隨著演員的舞蹈動作而不斷移動,這新奇的打光方式和前頭的雲霧紗簾效果果然吸引了台下人的注意力。

台下無論大小儒生,此時耳朵豎起,眼睛俱都盯著台上聞所未聞的歌舞戲劇看,“聽這唱詞,這劇目應當講的是孔夫子。”

果然接下去,場上幾次場景變化,戲班子演員幾番上場輪換,依托雜劇唱詞,結合現代歌舞,為眾人講述了春秋時期,儒道之師孔子周遊列國,向國君進諫推行仁政卻求而不得的歷程故事,對於先賢生平了若指掌,用典自如的儒生們無疑是這場戲劇的最佳觀眾,哪怕不聽唱詞,僅從場上舞蹈和神情也能意會到這是在演繹什麽。

最後,伴隨著“蘭之猗猗,揚揚其香”的吟唱,一曲眾人群舞的幽蘭操後,鼓聲漸漸平息,台上紗簾由外而內一層一層再次放下,同幹冰制的薄霧一起,將台上人影漸漸隱去。

很快幕布再次揭開時,這次竟是將舞台布景全換了去,場上一片杏林,微風吹過,杏花飄落,煙霧淡去,樹下出現一群穿著藍白襕袍的學子,幽幽琴聲中,他們嗓音有著少年人的意氣風發,鏗鏘有力,抑揚頓挫朗誦《論語》當中的《學而篇》和《顏淵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