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2頁)

調了一大批,走了一小批,這般下來,書院竟是只余下不到十位夫子?!小謝山長趕緊讓人發布招賢令,廣招名師。然而這先生一時半會肯定招不來,開學又在即,謝時沒辦法,只能自己頂上充當夫子,同宋老、秦睢等人商量後,在書院課程設置中增添了一門“科學科”,為其他夫子分擔一些學生。

“科學科”這名字一聽,諸位便知謝時這是要教授什麽內容。不過其實本來按照謝時的打算,是想起個類似“格致課”這般文縐縐的名字,然而秦睢認為,他教授的數理之學同謝時的“格物致知”之學乃同宗同源之學,皆旨在探索自然無窮奧妙,修習數理之學的學子也理應修習謝時開設的“格致課”!

於是最後由宋公拍板,直接合二為一,單獨開設一科,下設兩門課,既如此,謝時便直接捧大臉,借用了人家西方的“科學”一詞,直接給書院的新學科冠上了。

“科學科”的設立說來也是一個巧合,原本謝時在福州時,為了協助韓伋派出的船隊將來能夠順利航行到達美洲大陸,尋回新糧種,便已經開始和岑羽尋來的匠人們一起探討制作航海鐘和六分儀。

謝時回了樂縣,這群還未研究出成果來的工匠自然也得跟著謝時走,再加上岑羽為了謝時能搗騰出更多撈金的產品,而為他組建的一支匠人隊伍,一時之間,隊伍之龐大,竟讓謝時有了從前帶師弟師妹們做科研項目之感。

正好這會書院老師不夠,謝時一看,這不就是現成的指導學子們學習“格物致知之學”的“專家老師”嗎?現成的人力資源不能浪費,正好也讓這群飽讀“孔孟之學”的書齋學子都來開拓一下視野,感受一番現代科學知識的洗滌。

你說,此乃雜學,非正經學問?正好,東滄書院本就是以經世致用“實學”立說和離經叛道聞名的。

從前謝時在福州韓家,曾同韓寧有過一場關於匠人的討論,他一直嘆息華國古代匠人並不是缺了發明創造的能力,只是手藝囿於服務貴族享樂,且地位不高,未得到整個社會的重視,工匠之道自然就未能發展出專門的學問研究來,以至於在近代以來被西方人趕超,進而欺淩。

恰逢他來到此世,如今也有了改變的機會,便由他留下一絲火種吧,這是謝時設立科學課的初衷。當然,別看謝時此時立下了遠大志向,等備課寫教材的時候,謝時便發現以他的能力,這門課恐怕最後會變成面向小學生的科學知識普及課堂和現代農學知識課堂……

宋壽看完關於“科學科”的設立和“格致課”的安排後,笑道:“謝公子總有些超出常人想象的奇思妙想,這科學課乃一創舉,雖說不可能人人都如謝公子那般身懷奇才,時不時便能創制出一些於國於民都有利的實用之物,但習了科學之道,若是學子們能也得公子一二分才學,也極大受用了。”

韓伋將信妥帖收好,自然而然點頭,“阿時遺世而獨立,思常人不能思,萬望書院師生不要辜負他的美意才是。”

等宋壽等人匯報完公務告退後,韓伋才有時間打開隨著信件一同來的食盒,最上面一層放著一罐色呈墨綠、顏色發黑瞧著就頗為“黑暗”的東西。韓伋打開來看,沒瞧出此物是什麽東西。還是看了謝時隨手附的一張紙條才知道,這是苦菜幹。顧名思義,苦菜曬幹後得到的菜幹。

春日到來,龍峰山中野草勃發,謝時原先沒注意到這遍地的野菜,還是看到百姓挎籃在山中采摘,問了才知,這是一種可以吃的野菜,因為味道極苦,當地老百姓們直接呼之苦菜。

然而苦菜味道雖苦澀難以下咽,卻可以清熱解毒,明目止咳,還可治痢疾等多種疾病。這是謝時回去後翻了醫典才知道的,尋常百姓自然不知苦菜有這麽大用處,大多窮苦百姓不舍得看病花錢,於是一有點什麽小咳小疾,便會摘些苦菜回家吃,大多都能緩解,後便養成了春日摘苦菜吃苦菜的習慣,蓋因春日的苦菜剛從地表冒出,是一年中的頭一茬,最為嬌嫩,口感最好。

於是隔日,謝時忙裏偷閑,帶上韓寧一起,花了一個時辰摘了一籃子苦菜,曬幹了給福州的韓伋送去,還附上一句“苦菜雖苦,做湯最好,請伋兄品嘗”的字樣,也不知道這罐特意托人送來的苦菜幹,其中到底有幾分“報復”的寓意。

當晚,韓家家主的飯桌上,便出現了一道用這苦菜幹做的排骨湯,苦菜雖苦,但韓伋嘗著,卻甘之如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