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改革後廚,傳授廚藝

翌日,謝時早早便來到了書院食堂,經過昨天一天的摸索和觀察,他已經基本掌握了書院後廚的情況,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因此決定不再如同昨日一般讓廚房沿照舊例,而是要對食堂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變。

他來得很早,但也有比他到得更早的人,一人是負責打菜的魯嬸,一人是白案廚子吳大郎。吳大郎本名吳柏,年三十五六,家中排行老大,人稱吳大郎。

魯嬸正拿著簸箕掃地,見到謝時,頗為熱情:“謝廚今日可還要做雲吞?”昨日是謝時點的魯嬸負責給學生們煮雲吞撈雲吞,她在一旁被香味饞得眼發直,可惜謝時做的雲吞量不多,就是試個水,然而學生排的隊伍又長,她到最後愣是沒嘗到一個,從前天一直惦記到現在。

謝時應道:“以後都做,今日再添加幾樣早點。吳廚,你過來下。”

吳大郎正揉著面,沒摻和兩人的交談,這會見謝時叫自己,才放下面團,抹了抹手上的面粉到謝時跟前。

謝時吩咐他:“今日的早點白案不做普通的包子、饅頭,改做叉燒包和灌湯小籠包。”

吳大郎聽到謝時說不做包子饅頭,頓時皺起了眉頭,後又聽他說改為叉燒包和灌湯小籠包,更是心底有些不悅,然而他面上不顯,只沉聲道:“貿然更換朝食樣式,學生是否會不適應?”

謝時聽此,輕飄飄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我看昨日他們適應得很好。”

吳大郎思及昨日學生們對於謝時手藝的殷切追捧,再對比自己的無人問津,有些憋屈,只得道:“謝廚,灌湯包子是中原人的吃食,吳某從前嘗過幾次,但並不是很擅長此道。至於叉燒包,吳某更是聞所未聞,不知從何下手,還請謝廚明示。”

吳大此刻認為這新來的主廚就是在故意為難自己,為的就是打壓自己以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畢竟如今食堂後廚中,資歷最高的便是他了。

謝時若是知道他這想法,估計會笑出聲,只能說吳大過於給自己加戲了,其實人謝時壓根沒這想法,他只是單純忘記了這會還沒有叉燒包,就連灌湯包子也不是每個白案廚子都掌握的手藝。

謝時聽他這麽一說,不以為然道:“不過是在包子饅頭上做些變動罷了,我示範一遍,你看著學。”說著便要開始動手,吳大聞言卻是睜大了眼睛,方才兩人間隱隱約約的劍拔弩張頃刻消失,吳大郎大老爺們一個,此時難得結巴:“您、您要教我?”這會便是連稱呼都成了敬稱,可以想見他的驚訝。

每個廚子都有自己賴以謀生的烹飪手藝和獨家菜譜,既是謀生之技,大凡有點名氣的廚子都格外敝帚自珍,只將手藝和菜譜傳授給拜了師的徒弟。然而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名廚們便是教徒弟也有所保留。

因此當謝時輕描淡寫說出要教吳大郎兩樣新面點,其中一樣還是之前從未聽聞的,吳大郎的震驚可想而知。謝時卻完全沒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意識,一來,食堂要做師生幾百人的飯,若是藏著掖著,靠他一人,他累死也幹不來;再則,托藍星全面信息時代的福,他手上有現代位面成百上千種美食方子,不怕餓死自己,而這些都是前人的結晶,他也從未想過據為己有。

謝時在現代時身為廣府人,對於叉燒包這一廣式早茶“四大天王”之一,不可謂不熟悉。取半肥半瘦的夾心肉切小丁,加入醬油、糖等數種調味制成叉燒餡,發好的面團將餡料包入,捏成雀籠狀,灑上點水,上甑蒸熟。

蒸熟之後,包子皮面潔白,內裏松軟,頂部自然開花,包面含笑而不露出裏頭的餡料,內餡隱隱爆漿,甜鹹適中,香滑鮮美。

方才吳柏說的灌湯小籠包是中原人的面點,其實也沒錯,據說小籠包最初是靖康之恥後,南遷的中原皇室帶入江南的,當時稱之為“灌漿饅頭”。

謝時的小籠包做法實則已經是近代改良後的產物,用的豬腿精肉剁成的肉餡,少許的姜末、醬油和糖等調味,最重要的是,小籠包要做到“灌湯”效果,必須加入肉皮凍。蒸好的小籠□□薄透明,可以看到裏頭包著的湯汁和飽滿的肉餡為佳。

吳大郎這會的態度可比剛才恭敬多了,見謝時真的盡心盡力教,毫不藏私,他心中越發羞愧,只覺得自己方才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又徹徹底底地為謝時這一氣度所征服,心底冒出了拜師的念頭。

謝時未曾在意他心中所想,此時其他幫廚也陸陸續續來到了後廚,他吩咐吳大郎帶著他的徒弟和手下們負責今日的面點部分,便又挑了幾個經過昨天觀察,本性老實肯幹沒有什麽壞心思的幫工,教他們做各色餡料的雲吞。

幾個幫工原本都是打雜的,平常壓根沒有上墩子的機會,若是要學什麽廚藝,只能從大師傅那偷偷學。此時有光明正大學習廚藝的機會,自然個個受寵若驚,完全沒想到這樣的好事還會落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