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3/5頁)

余樂完成第一個道具,就往第二個道具滑去。

這個街區有“屋頂”的設計,類似於變形的弧形橋,大賽組希望每個選手都能去挑戰它。

只是,如果已經挑戰成功了一次,再去滑這個道具顯然就是一種重復的動作,除非有更高難度的技巧,分數只會比第一次低。

余樂當然不會再去滑“屋頂”道具。

這一次,他選擇的是一個有一層階梯形狀的平橋。

270°右轉上橋,270°左轉下橋。

【麻花】!

非常的穩,流暢絲滑,無驚無險,輕松完成。

旋轉能力無敵了!!

余樂落地,在他眼前出現的就是2周四米的跳台。

也是這個賽道為數不多的兩個跳台。

但余樂這次沒有選擇跳台。

他在上一場比賽,已經完成了他能夠做到的最高難度的動作,除非他改變摸板方式,否則分不會更高。

但這顯然不可能。

這個跳台太矮了,他的速度也不快,所以高度會非常有限,他的爆發力再高,也不可能把這個跳台動作拆開來做。

與其做重復的動作,或者冒著可能失敗的風險去做自己能力範圍外的動作,余樂只能將目光瞄準兩側的道具。

右側又是一個簡單的梯形平橋,他上一次已經做過了,這一次他別無選擇,只能選擇左側的12米長橋。

12米長。

平橋。

冷不丁一看,這應該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具。

只有外行人會這麽想。

之所以把最簡單的平橋,設計成12米長,難道只是為了給實力不夠的選手,一個比較簡單的選擇嗎?

當然不是。

橋越長,說明裁判希望你在橋上能夠完成的花樣兒越多。

最差也該有個【橋上跳】的動作吧?

而且這個橋設計成這樣,還有一個明顯的暗示。

這是一個非常適合做【大災難】的橋。

【大災難】,選手需要在足夠的速度支撐下,從側面上橋,並且飛行過最少6米的距離,之後穩穩落在橋上。

非常難。

橋上的腳感不同,更光滑,一旦重心有絲毫的偏斜,這個動作就會失敗。

飛行最少6米啊!

這個距離太依賴選手的判斷力,和尋找重心的能力了。

余樂在國內的比賽裏做過【大災難】,但這個動作的成功率並不是很高,上次做的時候他落地就發生過失誤,險些騎在橋尾上。

這一次,他也不會更好。

來到奧國後,他一直在適應當地的環境,等接觸到賽道訓練,他又一直在學習U型場地,幾乎沒有練過【大災難】。

如今選擇這麽一個道具,並且打算去完成【大災難】的余樂,也算是一次冒險的選擇。

可他已經有“有效分”了不是嗎?

為什麽不嘗試更多的動作,展示自己的全面性給裁判看看?

而且,他覺得自己做的到!

從當下的狀態,到速度和身體做好的準備,余樂就是有信心可以做到!

一種無來由的自信,讓余樂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所以,來到道具面前,他放棄思考,沒有顧慮,如同即便死掉也要越過山塹的駿馬。

一聲嘶鳴。

奔騰而過。

漆黑的身影在冰天雪地的大山中,呈現蒙蒙烏光,旋轉著,身姿矯健,飛躍而出。

“哐”的一聲響。

6米的距離轉眼抵達,滑雪板與鐵橋狠狠地碰撞在一起。

270°的旋轉,上橋了!!

但。

並不是十分的完美。

余樂在雙腳與橋接觸的瞬間,就感覺到自己重心有一點點的偏,不是習慣了的腳掌上,而是在腳後跟。

糟糕!出現失誤了!

余樂甚至來不及反省和懊惱,他就必須要面對之後一系列的問題。

速度的慣性會帶著他繼續往下滑,並不會因為他的失誤而停留在原地,因此也不過轉瞬的功夫,原本還在腳後跟的重心越來越偏。

要提前下橋!!

他很清楚,提前下橋必不可擋!

所以,現在當務之急是要保證哪怕提前下橋,也不會摔倒,更不能丟失速度。

下一個可是U型池啊!!

7米的高度如果上不去,整個比賽就作廢了!!

余樂豐富的比賽經驗,再一次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他的大腦瞬息萬變,已經做出決定。

在確認自己無論如何都會提前下橋的情況下,他首先要控制的就是自己已經在朝前倒的身體。

朝前倒就往後仰嗎?

當然不行!

這只是正常人在解決失衡情況下的本能反應,作為職業運動員,決不能任由身體去找平衡,畢竟接下來他要面對的是光滑的雪面,一旦後仰嚴重,他就一定會摔倒!

頭頂往上頂出一點點。

只是一點點。

於是脊椎也就跟著往後仰出些許,整個身體也往後仰倒。